从“慎重考虑戒严说”,到“二二八责任追究条例”被质疑是在“株连九族”,绿军的步伐都收得很快。“戒严说”从“慎重考虑”再到改口“绝不戒严”,前后不过十二小时;而“二二八责任追究条例”也很快的在蓝营抵制下草草收场,王幸男虽然叫阵想辩论,但绿营已经鸣金收兵了。
绿营内部将戒严说界定为“名嘴建议”与“媒体扭曲”,将“二二八责任追究条例”定调为“擦枪走火”,而且很快就发现情况不对劲,马上就叫停,虽说都是当机立断,但不讳言说伤害还是造成了。台湾《联合晚报》社论说,一个这么善于操纵议题的政党,连续两次出击都失分,而且到现在都还在余波荡漾,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民进党对台湾社会人心的掌握已经失了准头?
民进党的大战略其实并不难理解,在政绩不得人心的情况下,能够想出的策略,还是走回激化蓝绿的老路,亦即在操作上先绷紧蓝绿这两个板块,再在选前操作特殊事件一举冲关,二○○四年总统大选,二○○六年的高雄市长选举,都是这么打胜的。照这种思考逻辑,当然不能玩谢长廷那套“和解共生”或“幸福经济”的策略,还是得操作统“独”、族群、党产等老把戏,谢若要让扁主导选局,就得面临这结果。
社论指出,问题是,许多议题早已不新鲜,经过这几年一炒再炒,要说没有疲态,那是不可能的。打党产不是完全没票房,但第一,国民党已经是在野党了,第二,民进党自己贪腐状况也不断,所以民众或许支持追究国民党的党产问题,但若要想靠这个炒热选情怕已不容易了。“公投入联”的盲点也一样,民调上当然大半民众都支持,但要在这议题上炒出热情,光看过去几个月有没有效果,谁都心里有数。
所以怎么办?只有让老议题更麻辣、更耸动了!于是“慎重考虑戒严”也说出口了;都有了“二二八补偿条例”,还要追订“二二八追究责任条例”,中正纪念堂的“大中至正”四个字非拆不可,结果呢?戒严说抵触了民主价值,“二二八追究责任条例”违反了最起码“立法”原则,拆“大中至正”则注定整个摧毁和解共生的诉求。如果这些作为,绿营内部都摇头,怎么可能在选情上加分呢?
[责任编辑: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