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缓解岛内能源价格压力 先大力改革“供应端”

2008年07月09日 10:43:00  来源:
字号:    

  七月油电价格双涨,助长停滞性通膨威胁,普罗百姓生活负担更形加重。但管能源政策的台当局经济部门、“行政院”,甚至更上层的马核心,迄今只祭出对民众“利诱”的一些奖励节能措施;这些寄望“消费端”的措施虽然该做也重要,但对缓解能源供应的严峻及价格压力却是作用有限。
   
  台湾《联合报》社论指出,真正能发挥作用的,是在应当大力改革“供应端”,包括电业自由化、油价结构合理化等,几十年来当局却迄无动作,这是执政当局的失职。

  社论指出,台湾的电业、石油业建制及结构的不合理,关键原因出在“政府”基于岁入考虑,以“法律”保障公营能源事业收益;在这个“保护伞”的庇荫下,台电及中油的经营不需要面对竞争,不需要撙节开支或在意成本浪费,对不合理的政策补贴支出也“欣然”接受,只因为赤字可以完全转嫁给消费者;利润未达预期,不必检讨经营是否得法或成本是否合理,涨价是最便捷、简单的方法。

  去过外国的消费者一定有这个印象,外国城市路口有一家艾克森美孚加油站,紧邻一定有德士古、壳牌石油等的加油站,不同品牌的加油站不但价格竞争,还有质量竞争。但在台湾,除了中油,就是台塑,两家油商控制全台加油枪,台湾几乎是亚洲唯一没有外国油商进入、竞争的地区;于是,台湾唯二的油商,总是“默契十足”的涨价幅度与时间,说两者是竞争关系,恐怕消费者不会同意。

  社论指出,台湾两家油商虽一再回避外界“哥俩好”的印象,但保证收益的经营环境,却因先前民进党当局油价冻涨,完全暴露出习于安逸、不在乎成本的经营心态。试想,油价冻涨期间,中油即可独力应付岛内油品市场供应,这岂不显示平常两家油商相当比例的炼油设备是闲置状态?如果台湾的油品市场是自由竞争环境,哪里会容忍设备大量闲置,消费者又岂会莫名所以地乖乖接受高油价?

  电业的垄断较石油更严重,台电囊括发电、输电、配电、售电的“四合一”所有电力业务的经营形态早已落伍;台湾其实有二十几家民营电厂,但“电业法”规定台电须以保证价格收购民营业者的发电,因此台电与民营电厂间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利益共生。但这样一来,消费端惨遭剥削已属必然。

  社论直言,台电的“四合一”经营形态,严重背离了近年要求效率、安全、杜绝浪费的全球电力自由化趋势;虽然台当局经济部门知道电力自由化是国际趋势,只有自由化的竞争环境才有成本概念,才有效率可言,才可能提供用电户合理电价及高质量电力;但至今自由化一谈十多年,却始终不见行动。

  以美国东部互联电力系统为例,辖下几十、上百个民营发电厂经理,必须精确计算几个月后的发电燃料价格、人事成本、天灾频率甚至劳工怠工等所有变量,详细核算成本后压低报价,才能争取到公用事业联盟的供电订单;哪里像台湾,反正利润是“法定”的,没有人竞争供电生意,电价当然舍专业就政治。

   岛内近年因为工业外移,电力已明显供过于求,但优惠且全数收购民营电厂所发电力的不合理政策仍在持续;这些支出,台电直觉地全数转嫁给消费者,暴露出视消费者为无物的经营心态。

  台电一年要花费近千亿元执行优惠价格且全数收购汽电共生、风力、再生能源的民营电厂发电,为了依法收购这些占台湾总发电量超过五分之一的电力,台电竟然得让自己的发电设备降低利用率,甚至闲置,造成难以估计的硬件投资浪费;另方面,大有来头的民营电厂尖峰时用自己成本较低的电,离峰时拼命发电卖给台电赚取高额差价;既有保证价格的收购环境,不去赚岂不是笨蛋?更糟糕的是,大部分汽电共生的民营电厂不是使用天然气等洁净能源,而是成本低热效率也低的燃煤、燃油机组,而且很少回收废热,电发得愈多,其实对台湾环境的伤害愈大。

  社论最后表示,台湾的消费者当然知道能源供应的严峻,也知道应该共体时艰分摊成本增加;但“政府”应该做包括供应端油电商的成本合理化努力,不能老把人民当提款机,硬要消费者承担无理的支出。

[责任编辑:张弛]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