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变脸”,钱有了信誉没了

时间:2013-01-30 14:05   来源:工人日报

  民生工程“变脸”,有的与规划不科学、决策不科学有关,过分追求“超前发展”,导致民生工程的规划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功能无法发挥,最终改作他用;有的与一些地方官员的政绩观有关,为了给招商引资设一个好听的名目,立项时一个思路,建设时一个思路,民生工程“挂羊头、卖狗肉”;有的与一些地方官员频繁更换有关,“换领导换思路”,上一任定的发展战略,下一任随意更改,连累了民生工程。

  忽悠了8年的公交枢纽到现在连个影子也没有——本报1月28日报道了甘肃兰州市民翘首以盼的洪门子公交枢纽从8年前立项,到今天不仅没有开通,反而“变脸”成了一家商场。看着商户装修门脸进进出出的身影,置身于拥挤不堪的道路上,不少市民对此议论纷纷。

  规划立项时民意浓浓,开工拆迁时轰轰烈烈,贴上标签的民生工程在大肆宣传中热热闹闹开工了。然而8年过去了,民众的满心期待变成了泡影,规划中的交通枢纽没有了踪影,原址建起了商场。民生工程“变脸”成了一些人的赚钱工具,自然会招致公众抱怨。

  民生工程“变脸”成了商场,其中的缘由应该和民众说明白、讲清楚。政府做事不能像小品里的台词:我就这样,爱咋咋地。如果不说明白,公众的猜测就会很多。或许就有了某某人受贿了,某某领导只追求GDP之类的传言。就算只从经济角度推测,将公交枢纽变成商场,是为了充分利用城市土地、经营城市,但也难免招致“钱有了,信誉就没了”的指责,得不偿失。

  类似的情形在各地时有发生:有些地方的文化设施在立项时宣称打造群众文化基地,而建成后,或出租、或改作它用,民生工程变脸成了“四不像”。再比如,某地以建设群众体育绿地公园名义立项,可建成后却变成了高尔夫球场,披着大众体育设施外衣的民生工程,变成了违规建设的、少数富人的专用场所。

  民生工程之所以“变脸”,有的与规划不科学、决策不科学有关,如有些地方过分追求“超前发展”,导致一些民生工程的规划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功能无法发挥,最终改作他用;有的与一些地方官员的政绩观有关,为了给招商引资设一个好听的名目,立项时一个思路,建设时一个思路,民生工程“挂羊头、卖狗肉”;有的与一些地方官员频繁更换有关,“换领导换思路”的现象在一些地方比较普遍,上一任定下的发展战略,下一任随意更改甚至让其名存实亡,最终连累了民生工程。

  民生工程立项了,向公众公布了,就不应随意更改,既然是为民众办实事,就应该名副其实。民生工程的资金来源于民众缴纳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能由着个别人的性子来。然而,有些地方的管理者更在乎自己的政绩、当地的税收,较少顾及民众的感受和政府的信誉,“我的地盘我做主,我说了算”的意识很浓,“人民的公仆”挂在嘴上,对公众负责的意识较差。

  民生工程随意“变脸”,反映出一些地方对于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没有建立起责任追究制度和项目倒查机制。没有了制度的约束,就不能有效约束决策不民主、管理不科学、责任意识缺乏的现象,就会使得敬畏权力、对民众负责在一些地方成了空话。

  出尔反尔,朝三暮四,有承诺无践诺,时间久了,就会失去公信力,这无疑是十分可怕的后果。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