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执行董事的卢菁曾是经济学教授,1998年至2001年间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担任高级银行检查员,著有《我在美联储监管银行》一书。
反思此次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卢菁表示,华尔街奖惩不对称、鼓励短期套利的薪酬制度是诱发危机很重要的一个内因。华尔街和美国金融系统实行每年基本工资加年终奖金的薪酬制度,年终奖金取决于一年的业绩,可能是工资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以上,没有上限。
卢菁认为,这样的机制有两个问题。一方面,由于薪水一年一结算,无论是一线员工还是高管都会只着眼当下短期利益,忽视长期风险。另一方面,奖惩不对称,获利收入奖赏不封顶,而出现亏损的话,惩罚有限,最多就是辞职解雇,另起炉灶。长此以往,银行业者容易选择高风险的投资,而整个金融系统则承担了过多的风险。
卢菁表示,现代金融与传统金融非常不同,金融产品、结构、层次均很复杂,在缺乏完整、有效信息的情况下,市场的有效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导致许多漏洞产生。卢菁举例说,过去银行为某个公司项目发放贷款,会与客户直接接触,了解公司结构、所处产业情况甚至管理层人品,以控制风险。但是现代金融,层层脱节,市场繁多,机构繁多,每个人都只是在自己小小的一片领域钻研,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看不到风险在哪里。
此次危机便是市场失灵的结果。从最开始的次贷危机,房屋抵押贷款公司和房屋经纪人把钱借给那些他们明知道还不起贷款的人,再把这些贷款包装一番转给银行,经过多种金融衍生产品层层转手,各个机构都只了解自己的直接交易对象,而评级机构只看到最后一步精心包装出的产品,无法了解之前的步骤。
相对于高速创新、日益发达的金融行业,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则是“非常落后”。“这次的危机从监管的角度来讲,也是一个教训,”卢菁说。
首先,现代金融产品高度复杂、分类精细,而监管部门又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造成监管的漏洞。更重要的是,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深受法规条例过时、机构分散重叠、作风官僚落伍的困扰。卢菁举例说,同样是商业银行,不仅美联储管,财政部下属的货币监理署、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以及各州的银行监管部门都可以管。各个机构监管方式方法不同,对银行的要求也不同,而为了吸引更多银行“投靠”,各个机构甚至会竞争为银行“松绑”。
但是即便如此,却还存在着监管真空。比如,美国抵押贷款巨头房地美和房利美、大型金融机构通用资本公司和美国运通银行等都游离于监管范围之外。此外,习惯于管理保险业务的各州信贷署对保险公司经营的信贷衍生证券业务不熟悉,干脆搁置不管,至于对冲基金、共同基金、货币基金等则完全没有人管。
反思这次危机,卢菁表示:“贪婪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充分条件,市场制度欠缺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为了防止重蹈覆辙,薪酬改革、市场改革、监管改革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