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首只境外人民币公募基金在香港正式发行。因中资证券行的特殊背景,“海通环球人民币收益基金”更被看作是“小QFII”的前奏。此时距离央行与香港签订人民币《清算协议》,为香港人民币金融和理财产品扫清障碍也才不足一个月。此后,香港各家金融机构与本地银行开始快马加鞭地推出人民币挂钩产品。另据报道,有外国公司也即将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加入这场“人民币赛跑”。
“人民币基金”叩门“小QFII”
海通香港无疑是这场赛跑中的佼佼者。11日是人民币基金在港认购的第一天,入场门槛极低仅为1万元人民币,却拥有香港三大发钞行及交银国际——四大分销商的支持,“场面很热闹,目前正平稳的在轨道上运行,”海通香港负责此项目的陈小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在汇丰中环分行,记者看到在理财专区内,工作人员正在向理财经理们添加海通人民币基金的宣传单。“很多客户都在询问这个基金,”一位理财经理表示,相对汇丰周一发放的存款证,他认为海通人民币基金会更受欢迎。此前的9日,汇丰的零售人民币存款证,在短短一小时内即被售罄。
“人民币升值,产品本身的升值前景,加上派息率,”他认为这将是此产品受欢迎的三个因素,“甚至会超过一年前发行的国债”。他透露,此次人民币基金虽未保证最低派息额,但不公开的说法是2%-3%,“所有的人民币产品对于香港零息存款都有着巨大的诱惑力”。
海通香港行政总裁林涌估计,随着未来几年机构逐渐推出人民币相关产品,香港的人民币产品市场规模有望达2000亿元。
借人民币产品抢先机
相关数据显示,人民币升值潜力让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在过去一年提升60%,今年6月已高达890亿,年底则有望突破1000亿。
香港证监会执行董事兼副行政总裁张灼华9日透露,包括13间获证监发牌的中资证券商及6间基金公司,都曾与证监会洽商发行人民币新产品。虽不方便透露有关数字,但她表示,证监在审批产品时不会设定金额限制。
这些产品的出台都集中在7月19日《清算协议》之后短短的几周中,包括与人民币挂钩的货币、利率或股票投资产品、存款证、基金和人民币储蓄保险等产品让投资者应接不暇。
另一家中资机构交银国际于10日推出港股买卖业务。上周五,“恒生中国内地债券基金”亦向证监会申请在港元认购外,加推人民币计价。而据外媒报道,亚洲开发银行与世界银行旗下的国际金融公司也有意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成为抢占商机的首批外国企业。
最新的市场消息则指出,“小QFII”已进入最后的补件阶段,相关券商已接国务院通知。以此看来,香港人民币产品将持续加温,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有望愈走愈快。(胡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