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金融中心的建设问题,我们不妨从中国金融改革的历史谈起。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金融改革,是在整个中国改革"摸着石头过河"的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当时的金融市场法制还不健全,金融市场还未统一,金融改革的路径还不太清晰。在此背景下,我们选择了在深圳先搞试点。因此,在当时的深圳,出现了诸多的"中国第一":第一家证券公司、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第一家外汇交易中心、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等(按照文件批复的时间,是上海比深圳早,按照实际运作时间,是深圳比上海早)。
市场化改革初期,对市场化金融体系建设不甚清楚,自然谈不上金融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经过十几年的探索,政府已逐渐认识到,建设金融中心城市是推进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必需;同时也认识到,金融中心城市往往形成于一国或某一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发达地区。由此,政府逐步形成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理念。随后,统一的中国货币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黄金交易所、中国银联、金融期货交易所、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运行等纷纷落户上海,各大金融机构进军上海,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也在上海设立了上海总部。
纵观世界各地,金融中心的形成往往产生于经济发达、交通利、通信便捷以及金融人才相对集中的城市。不管是纽约、伦敦,还是新加坡,其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不外乎有两条路:一是随着当地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而自然形成,另一条是通过政府的有意识推动,比如新加坡。我们选择上海建设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我认为既是中央政府的顺势而为,是上海、长江三角洲经济实力的必然体现,又是中央政府出于历史、全局的战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