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对中国制造的依赖的确不应为可持续发展拖后腿。虽然科学家们一致同意21世纪的经济必须是资源高效型的,但仍有多数国家提出增加在传统工业和设施上的投资以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这样做即使短期内可增加就业,但这类投资如果持续下去将加速对地球的破坏,国家之间也会因对有限自然资源的争夺而产生冲突。中国必须避免这类饮鸩止渴的做法。
应对金融危机,在扩大内需、促进就业的同时,应采取措施帮助富裕阶层形成资源高效型的生活方式。当多数国家忽略了贫困问题而一味寻求消费增长时,中国必须二者兼有,保证长期性的可持续发展。这个任务虽艰难,但也给中国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成为面向国内和国际市场提供真正可持续解决方案的主要国家。
中国正在进行的建设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机会。利用现有的成本最优的解决方案,资源高效型的建筑物可以成为能源的净提供者。而目前的建筑耗用了40%的原材料和能源以及年度可用淡水的16%。中国可以成为开发新一代建筑的领导者。
世界需要中国成为可负担得起的可持续解决方案的主要出口国。可喜的是中国已经在很多方面开始行动了,例如出口价廉的节能灯泡。大约80%的节能灯泡产自中国,而更多地采用这类节能灯泡,仅在欧洲每年就可减少排放2300万吨二氧化碳。
在下一个30年中,全球将有超过200万亿美元的投资用于城市建设,提供诸如交通、通信、照明和热力等基础服务。根据英国政府委托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低碳以及环境友好型的产品和服务市场规模已达4万亿美元。
中国对于21世纪明智的解决方案的重视,将激发不断增加的国内消费,这不仅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一致并推动中国成为21世纪的创新中心,并且可促进出口以帮助形成全球性的循环经济。
□Dennis Pamlin(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政策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