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副行长:金融必须以促进经济贸易发展为宗旨

2009-05-06 15:49     来源:新华网     编辑:肖燕

  货币、银行、多元化金融体系是适应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而产生、成长和不断完善的,又反过来促进、刺激了经济贸易的发展和社会交往与进步。从根本上说,金融是以经济贸易为基础的,要以服务经济贸易发展为宗旨,而不能脱离经济贸易盲目发展,否则,其发展就可能失控,其反作用力就可能产生可怕的负作用。不幸的是,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出现,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爆发,经济衰退压力巨大。

  作为全球性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上一次发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因此,现在发生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可以说是百年一遇。但仔细观察,二者发生的根源是不同的,前者主要是工业化急速发展过程中产能阶段性严重过剩造成的,而这次危机则主要是全球金融的过度发展并过度刺激经济贸易,严重偏离经济贸易发展实际应有水平造成巨大金融资产泡沫最终破裂引发的。危机的爆发要求金融发展必须回归理性,坚持金融服务和促进经济贸易发展的宗旨。

    一、服务经济贸易是金融发展的历史选择

    人类社会出现剩余产品之后,逐渐出现了交换的需求。但直接的物物交换大大约束了交换的发展,于是逐渐出现了为一定范围内社会所普遍接受的一般等价物,即货币。货币由于代表着一定的价值,并要用于不同物品和交换者之间的清算,因此,作为货币的物质,一般要具备不能很容易获取和仿制(从而保持币值的稳定)、其品质比较稳定、易于分档或者分割并易于携带运输和保管保存的特性。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全世界的货币逐渐集中到金和银上,出现了代表一定成色和重量的规制化的金(银)条、金(银)币。

    在货币的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货币的防伪问题,需要有信誉的中介组织帮助交易双方进行货币的清算交割。又出现了一些人有钱却暂时不需要使用,形成社会资源的闲置,而另外一些人需要买东西,但却又没有钱的情况。于是就出现了专门从事货币清算交割、存储和借贷业务的中介组织,即银行(主要是以吸收存款的形式按照约定的条件,包括期限和利率等,把钱从多余者手中借进来,再以贷款的形式按照约定的条件向需要钱的人转借出去,并按照存款人的要求办理其资金支付等)。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大大提高了货币功能的发挥和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货币和银行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由银行开出,标明一定金(银)数量的银行票据(Bank Notes),由持有者可以随时兑换金银或者可以视同货币一样用于支付。这样就出现了比金银货币更便宜更便利的纸质货币。但纸币从产生起一直是与规定数量的金(银)挂钩的,因此被称为金本位制货币(金银作为纸币发行的储备)。

    由于纸币的流通并不需要同时交割金银,大大降低了货币加工、运输的成本,进一步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发展。在这一基础上,银行的支付清算功能进一步发挥,由纸币的交割进一步发展成为主要由银行办理记账划拨清算,货币的发行也越来越转变成为依靠贷款进行投放,而无需大量印制和发行纸币,因此,货币越来越转化成为"记账货币"或"信用货币",货币发行总量开始突破金银的限制,单位货币开始与固定的金银数量脱钩,金本位制最终被废弃,货币成为主要依靠国家信誉和法律保护而流通的"法定货币"。

    在货币银行发展过程中,适应风险分摊管理和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等需要,又产生和发展出保险、典当、信托、银行间货币市场、股票发行和交易市场、基金募集和投资管理公司、期货交易市场等等。金融体系不断丰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金融成为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

    但无论如何,金融都应以经济贸易的实际发展为基础(正因如此,金融运行被称为"虚拟经济",而经济贸易活动被称为"实体经济"),都应以服务和促进经济贸易发展为宗旨。

  二、由于种种原因,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偏离基础和宗旨

    首先,这反映在货币投放缺乏严格有效的制约机制,全球货币过度投放。

    在货币逐步摆脱金银束缚转化为信用货币、记账货币之后,货币投放尽管也会受到货币政策目标,主要是通货膨胀水平的约束,但根本上取决于货币当局,特别是政府的偏好,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人为控制。

    冷战结束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在推动全球产业布局调整和经济贸易加快发展的同时,造成全球投资和贸易严重失衡,由此造成以美元为代表的国际储备货币的全球储备总量越来越大。由于美元等储备货币并不像金银货币一样可以由世界各国印制,而是受到严格的国家主权保护(欧元尽管不受单一国家主权保护,仍受到区域化的欧盟的保护),因此,尽管越来越多的美元为其他国家所持有和储备,但美元头寸却只能存放在美国,由此给美国带来巨大的国际储备货币的诸多好处和利益。这又刺激美国极易采取低利率扩大货币投放政策,并不断扩大政府和社会的债务。

    2007年10月1日,美国审计署计算的美国政府债务达到52.7万亿美元,约占GDP的3.78倍。2008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报告数字显示,政府债务达到65.5万亿美元,超过其GDP的4倍,超过全世界的生产总值。英国《金融时报》2008年11月24日刊登罗布·阿诺特的文章称,美国政府、社会保障、企业、个人、非营利组织的债务合计已达到其GDP的8倍。无论如何,美国的债务已经相当巨大,这都意味着美元的大量投放。而美元作为国际中心货币,其过度投放必然造成全球流动性的严重过剩。有资料显示,全球金融资产的总量,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为实体经济的2倍左右,到2007年末已经达到16倍左右。

    从中国的情况看,2002年末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总计为18.34万亿元,2006年末达到34.80万亿元,2008年末达到47.84万亿元,2009年2月末达到51.16万亿元。这些数字中还未包括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存放在银行的存款。这反映出货币投放速度大大超出经济增长速度。

    全球货币的过度投放,必然会在一定时期刺激经济加快发展。但这种经济增长的基础和质量实际上存在很大问题,是难以长期持续发展的。

    其次,还反映在金融创新和交易活动越来越偏离经济贸易发展的实际需要。

    全球流动性的严重过剩和经济贸易的虚热发展,推动了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拓展了金融创利的空间,全球化发展和信息科技进步又为国际资金的跨境流动创造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和社会精英进入金融领域,在刺激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金融领域的动荡和风险,与金融相关的各类危机层出不穷。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股票市场、基金市场、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房地产市场等指数以及金融衍生产品价格等巨幅波动,充分反映出虚拟经济偏离实体经济太大,反映出金融创新和交易活动严重偏离经济贸易发展的实际需要。从中国的股市情况看,2005年末上证A股综合指数为1200点左右,2006年末为2300点左右,2007年快速提升,到10月最高点已接近6500点,之后急转直下,到2008年末下降到2000点左右,同样经历了巨幅波动。

    反思近十年来金融市场大量交易的金融创新产品,如对信贷等资产进行包装创造出的资产支持证券(ABS),或者专门的按揭贷款支持证券(MBS)等,对ABS、MBS等进行包装,创造出债权担保凭证CDO(Collateralised Debt Obligation)以及CDO的CDO(CDO平方)等;创造出基于衍生产品风险分散的信用违约互换CDS(Credit Default Swap),基于股价指数、汇率指数、利率指数、金价指数等也创造出各种指数期货;用于卖空股票的短期裸卖,利率期限互换产品CMS(Constant Mature Swap)等等,有多少属于经济贸易发展需要,或者真正促进了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呢?实际上很多并没有起到促进作用,相反,由于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投入金融炒作,不仅大大滋长了社会投机风气,而且金融机构作为中介,不管买卖双方是赚是赔,只要交易量扩大,都会获得可观的中间收入,推断政府和社会越来越扩大对金融服务业的投入,反而削弱了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和人力资源。

    但不幸的是,在全球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之前(甚至直到今天),这种问题并没有为人们所警惕,更难以得到有效遏制。相反,金融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来全球金融业高速发展,资本利润率不断创下历史新高,大大超出一般加工业,金融业的发展对一国经济乃至国家的国际影响越来越大(这方面的表现美国尤为突出),金融业的发展也就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资金和人才)的广泛追捧,越来越多的城市致力于打造国际或区域金融中心,越来越多的国家致力于金融创新,片面加快金融发展。这就使金融发展在畸形轨道上一发而不可收拾,最终引发全球性严重的金融大危机和经济大衰退。

  三、金融发展必须回归理性

    全球性严重的金融大危机,迫使世界人民对金融的发展、金融的体制机制和国际秩序等进行深入思考。现在必须从这次全球严重的金融危机中深刻吸取教训,统一全球对金融发展的思想认识,切实牢记和始终坚持金融为经济贸易发展服务的宗旨,尽快拨乱反正,推动金融发展回归理性,推动全球经济金融实现长期平稳可持续发展。

    首先应该对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进行全面梳理,仔细论证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对促进经济和贸易发展所发挥的作用,积极而审慎地对待金融创新,做到去伪存真,保持和发展应有的,消除和控制虚假的(当前全球金融仍有挤水消肿的余地,华尔街不能再现2006年那样的虚假繁荣了)。在此基础上切实加强金融各领域全方位的国际协调监管,包括进一步提高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标准,同时要加强对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领域,以及相关联的信用评级公司、会计审计公司等的监管,而且要适应全球化发展要求,建立和完善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和监管准则,切实加强国际间金融监管的协调和统一。这里,明确金融创新和发展为经济贸易发展服务的宗旨对加强金融监管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明确监管的基本标准和尺度,才能真正增强监管的主动性和严肃性。否则,就往往使监管因为害怕阻碍创新和发展而不敢大胆作为,被动地实施"去管制化"(Deregulation)政策,只能在出现大的问题之后才实施监管,难免落得"马后炮"的形象。

    其次,要致力于改造乃至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国家金融秩序。这次全球性金融大危机充分显示,以某种主权货币如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客观上存在美元全球持有与美国独家管控的矛盾,存在着"特里芬难题",即美国无法在为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同时保持美元的稳定,很容易造成美元的过度投放,引发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因此必须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当前,回归金银储备货币是不可能的,货币的发展规律决定货币的发展是不可能倒退的。发展多元化相对均衡的储备货币体系,有利于解决当前美元一枝独大的弊端,但由于储备货币的份额并不是人为分配的,而是取决于主权国家的综合实力,而这种实力又是会发生变化的,因此相对均衡的格局实际上难以有效维持。解决问题的方向只能是创利超主权货币的新的国际储备货币。这可以借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特别是欧元创立和运行的经验,创立超越国家或区域主权的"世界货币",并建立负责世界货币发行、管理的世界中央银行,以及世界货币清算体系和组织,有效控制全球流动性和通货膨胀水平。欧元并不是借用某一国家的货币,如德国马克或者法国法郎直接作为区域货币,而是创造了一种超越国家主权货币的全新的货币,其创立、运行和成为重要国际储备货币的经验,为超越所有主权货币的世界货币的创立和运行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可以鼓励各国货币资产持有者转换成世界货币,并按照各国持有世界货币的份额配置世界中央银行的投票权,使世界货币的垄断利润为全球共有(按照份额分享)。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既给全球经济金融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冲击,但也对暴露问题、揭示真理,为我们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带来了十分难得的条件。从这一角度讲,我们遇上百年一遇的大危机,既是不幸的,又是万幸的!金融危机迫使我们深刻反思,金融危机必将加快金融发展回归理性!(中国银行副行长 王永利)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