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全年CPI为-1%
中国证券报:一季度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正在好转,但CPI和PPI等指标还处于负值,如何看待目前经济形势下的通缩压力?
滕泰:今年会是通货紧缩与资产泡沫并存的局面。经济下降比较快,但信贷增长速度超出想像,在实体经济投资机会不多的情况下会有很多货币流动性进入资产市场,从而造成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回暖和股票市场一定程度的繁荣。这样确实存在一点泡沫,但总体情况应该是通缩,预计全年CPI为-1%。
根据1、2月份CPI都是-1%的情况看,全年情况会比当初的预测好一点,但如果CPI在0左右,实际上就是通缩,中国经济实际上在过去的三、四个月里已经进入了通缩状态。
未来通缩的状况会有所改变,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已经见底,正在逐步复苏,随着信贷的投放和财政措施刺激,经济肯定会逐步企稳。一旦下半年西方的消费活跃起来,出口有所回暖,通缩的压力就会减小,从而内需、外需推动物价指数逐渐回稳,结束目前的通缩状况。预计上半年通缩的情况可能比较严峻,下半年物价指数会回到零以上。
无须担心通胀
中国证券报:一季度的天量信贷推高资产价格,您认为这会不会提高未来通胀的风险?
滕泰:中国经济虽然已经见底,但复苏速度比想像的要慢,不是V型反转,会长期在底部运行。未来通缩的状况会有所改变,但也无须担心会有通胀。
从需求的角度看,未来消费需求保持13%-15%的稳定增长,而投资需求则依靠财政和信贷的强刺激保持高速增长,但实际的投资需求并不多,企业自主扩大生产的意愿还很低迷,不会形成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从结构性成本推动的角度看,大宗商品受制于全球货币、经济和政治状况,未来不太会出现价格暴涨的情况。在大宗商品价格保持平稳运行的情况下,不太会出现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从货币的角度看,西方的信贷还处于收缩状态,属于去杠杆化的后期,即使各国央行注入资本,但是资本市场和商业领域还处于收缩的过程中,不可能会有太多的货币追逐大宗商品市场来产生泡沫形成通货膨胀。
就中国而言,虽然目前货币投放、信贷扩张比较迅速,但并不一定带来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首先货币可能由于“流动性陷阱”而在银行里空转;其次,房地产市场几十万亿的规模和股票市场4万亿以上可卖的大小非可以吸纳较多的货币;另外,中国在面临货币过剩的同时还有商品过剩,产品和产能过剩的形势非常严峻,所以,虽然已有4.5万亿的天量信贷投放,CPI和PPI还是负的。
从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看,等西方经济复苏以后,西方的货币由现在的收缩重新进入到扩张阶段,去杠杆化之后的杠杆化又重新开始,那时候欧美甚至俄罗斯、印度都可能面临通胀的风险,只有中国通胀的风险最小。因为中国的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最高,产品过剩形势比其他各国严峻。产品的过剩可以平抑货币的过剩,使本国物价水平保持稳定。一旦欧美国家未来一两年出现通胀,来为平抑他们商品价格作出贡献的势必还是中国。(记者 徐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