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银行业积累了不少坏账,但这并未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底我国银行不良贷款金额为2279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3.6%,而当时的银行实收资本是8991.97亿元。但银行这种资产负债表状况并未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冲击。到2008年底,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金额降为5681.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45%,实收资本为21751.08亿元。
我国在银行不良贷款处理上,采取了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贷款进行剥离的方法,这是一种不同于发达国家传统的处理方式,更能够保证银行系统和金融体系的稳定。美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也采取了类似的方式来救助危机中的银行。伯南克表示,可以考虑采取多种方法帮助金融体系走上正轨,即政府为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买单;政府提供资产担保,如果金融机构以权证和其他补偿形式作为交换,政府可以同意吸收它们所持不良资产将造成的损失;考虑成立不良贷款银行,这些银行主要致力于从金融机构手中购买不良资产。
显然,美国已经意识到,如果银行对不良资产进行核销,将影响其贷款规模从而对宏观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国家对银行进行注资、重组或者拔离不良贷款是必要的。只要在不良贷款的创造过程中,资金、总需求、就业总量等都没有减少,实体经济所承受的损失就不会太大,呆坏账也不过是银行账面上的数字。
现在的问题是,对于负债累累的美国来说,是否仍有能力来对银行庞大的不良资产进行重组或者剥离?记者注意到,美国政府在处理不良资产过程中,广泛采用了杠杆方式,如定期资产抵押证券贷款工具采用了10:1 的杠杆,从财政部动用200亿美元不良资产救助计划基金以支持来自美联储的2000亿美元贷款;财政部和美联储对美国银行的担保也采用了相近的杠杆比率;前期花旗的损失仅从财政部和联邦储蓄保险公司获得150亿美元资金,为担保资产的5%。这表明,无论美国财政部向这一不良资产救助计划投入多少资金,都将至少产生10倍的杠杆效应,而如果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愿意,它还可以提供额外的资金。
根据一些机构的估算,美国信用卡、商业地产、汽车贷款、住房贷款等潜在的不良贷款损失合计6万亿美元左右。如果利用杠杆的话,美国政府用6000亿美元就可以处置这些不良资产。从这个角度来看,金融危机在账面上产生的影响似乎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金融危机带来的信心危机。(记者 贺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