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南京阳光明媚,北京却是雷电交加,受此影响,宁京航班极不正常,不是延误就是取消。这样的阵势下,就连向来竞争不息的民航与铁路,也破天荒地不得不大度“借力”了。东航、海航、国航等航空公司纷纷发出呼吁:请广大旅客改搭高铁。(7月10日 《现代快报》)
劝大家去坐竞争对手的车,这在竞争激烈的交通领域,看起来是种此消彼长的“无奈之举”,但是我们必须对这种以旅客出行意愿为大的理念而鼓掌。现在了解到的情况是:从“12306”网站获悉,因为天气昨天不仅京沪高铁票被抢光,就连T、K字头的火车票也被抢光,包括无座票。铁路在航空公司间接打出的广告中,自身安全、便捷优势瞬间起到放大作用。
高铁的诞生,已经挤压到了航空公司的生存空间。就目前形势来说,两者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牌:航空公司贵在速度快;而高铁速度也不逊色,同时舒适性和便捷性也是有目共睹。中国人喜欢把这样针尖对麦芒的竞争态势形容为“冤家路窄”。不过时代在变,逼仄的空间里依然还是可以看到良性竞争和互动双赢的一面。这个新闻便诠释了这种“惺惺相惜”。
站在航空公司的角度来看,他们在得知无法短时间内办理有效航班,必须对旅客进行其他途径转移的时候,其实是可以“留一手”,比如说是“建议旅客通过其他交通工具进行换乘”。毕竟在传统概念里,在自身航班“人在囧途”的时候,干吗还要给直接竞争对手——高铁做嫁衣裳?但航空公司却并没有这么想,在急旅客之所想的角度来看,高铁是最适合旅客直达目的地的出行方式。据于此,高铁也就成了航空公司的“借力打力”,让旅客选择比肩航空公司服务和品质的高铁,也许这并不能让一肚子怨气的滞留旅客当场释怀,但是如此无条件的服务“上帝”,多少能扳回点局面。
联想到二战期间的一个小故事。苏德战场前线,一名苏联医护兵跑到德军战壕里,向他们请求医药,德军军医不假思索的给了一部分。这个故事或许套现在硝烟弥漫的商业战场,也许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高铁、航空公司都在博取利润的时候,其实大家都还是很清楚的明白,最终和旅客手中钞票等价交换的,是出行的品质和感受。于是乎,我们也就体会到航空公司发出的高铁请柬中,那一份厚重的人情味。(中国台湾网网友 谢伟锋)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