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不公的漏洞为啥堵不住

时间:2013-05-21 14:27   来源:中国台湾网

  日前,“中国在目前这个特殊的发展阶段,一些通过不公平分配得到了巨额社会财富者已经进入巨富或者说豪富阶层,这部分人虽然从数量上来讲不多,但产生的社会影响相当大,带来的社会震荡也比较剧烈。”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张车伟称。(5月20日 人民网)

  长期以来,中国存在着过大的收入差距问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然,我们也在努力缩小差距,查漏补缺,平衡各方,左右调控,上下波动。而实践反复证明,社会在发展,差距在拉大。

  那么,分配不公的漏洞何以越堵越漏,为啥边堵边漏,就是堵不住?笔者粗略归纳了以下几点:

  第一,有一种变相改革叫涨价。

  近年来,水电油气相继涨价。笔者并非一味地反对涨价,只是觉得涨价最起码要同多数百姓的收入成正比。而亏损和叫穷往往成为垄断企业“理直气壮”涨价的理由。并借以权威的声音告诉大家:“必须涨价!”

  通常情况下,因物价的“小变动”,给老百姓带来的是“大触动”。要说,水电油气具有公共产品和商品的双重属性,而又属于垄断行业,理顺定价机制势在必行,须在保民生与市场化之间寻求改革的平衡点,是体现科学、公平、稳妥的关键。

  对于老百姓来说,改革和发展最大的红利是什么?除思想、进步、科技、开放、富足等之外,就是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民生支出是刚性的,不能减,只能增。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可见中央对民生的重视,国家对民生的重视。“把努力实现人民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作为神圣使命,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努力让人民群众成为改革发展的现实受益者。”

  民生一头连着民利和民心,一头连着内需和发展,中间部分如同天平要起到平衡作用。特别是民生问题,承诺的问题,这些都是“中国梦”的“元素”,最起码要做到不可以打“四条”——不可以打便条,不可以打借条,不可以打欠条,更不可以打白条。

  一厢情愿地“想涨就涨”,根本没有跟老百姓商量的余地。把垄断者的经营困难转嫁成老百姓的支出负担,这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市场法则。在收入水平本身就不公平的基础上,“想涨就涨,说涨就涨”,分配不公的漏洞堵得住才怪。

  第二,有一种分配制度叫落后。

  分配不公问题在前30年的积累中,开始从传统的收入分配不公领域迅猛向“存量不公”、“机会不公”、“能力不公”等领域扩散和传递,不公平问题开始呈现出强烈的固化、板块化和制度化的趋势,从而导致社会分层的固化,“新贵阶层”、“权贵阶层”在全面显现的进程中大幅度提高了进入的门槛,使各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大大降低。

  中国的税收制度以间接税为主,而直接税所占比重又很低,可笑的是,中国目前的收入分配格局在某种程度上和税收制度的“劫贫济富”关系密切。

  同时,国家财政用于民生支出比重低,再分配功能弱。例如财政支出中,医疗、教育、住房等公共支出严重不足;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低收入群体受到的保护程度更低;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收入分配功能重视不够,没有充分起到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一句话,缺乏调整收入差距的再分配效应。社会保障制度不仅缺乏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甚至还具有某种程度的逆向调节倾向。

  相比其他国家,缺乏再分配手段的调节作用,是中国当前分配不公的漏洞越堵越漏的主因。

  第三,有一种工资长度叫平均。

  现实中,机会平等在中国社会主义体系中开始快速弱化,赤贫阶层、社会底层很难通过正常的努力步入“富裕阶层”和“权力阶层”,中国社会开始出现“财富世袭”、“权力世袭”与“事业世袭”。

  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发布的2011年《中国薪酬发展报告》显示,部分行业工资上涨过快,除企业高管与农民工工资收入差距最大达4553倍外,企业内部近5年来高管工资增幅明显超过普通职工工资增幅,收入差距不是在逐步缩小而是明显放大,造成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全国总工会在2010年的一项调查表明,两成职工5年间从未涨过工资。

  值得提醒的是,现在国有企业管理者与职工收入的差距不断扩大;企业普通职工工资增长缓慢,同工不同酬现象以多种形式存在。多数职工的工资都“被增长”、“被平均”、“被拉高”了。基数的不公直接导致分配不公,分配制度何以高调改革都是一个无奈。

  第四,有一种缩小差距叫无奈。

  相对于老百姓的“荷包”囊中羞涩,而某些企业却富得流油。众所周知,财政收入的增长是一把“双刃剑”。在国民收入既定的前提下,GDP若增加,意味着企业与百姓的收入相对减少,当百姓与企业PK时,吃亏的自然是老百姓。

  缩小贫富差距的同时,扩大中等收入者队伍,首先要努力解决好充分就业问题。例如通过提倡社会广泛双向型就业路径,鼓励大学生或待业学会创业,当然,银行提供小额贷款等给予支持是最关键环节。公平分好大蛋糕,不如教其做蛋糕。更要激发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与奋斗激情,迸发13亿多人民建设“幸福中国”的豪情,共同把蛋糕做大做强做足。

  从而由“提低、扩中、调高”等措施着手,实现收入分配格局从“金字塔型”到“橄榄型”的华丽转身。

  而人们习惯地理解为:只有国家先富裕了,人民才会强大。其实,更应该反过来理解。当人民富裕后,即老百姓不再为吃、穿、住、行、教育、医疗等基本生活保障发愁和担忧时,老百姓通过相应的教育,自觉、自发地将自身的创造力源源不断地用于对各个学科和领域,将创造出更富足、更多彩、更美好的家园。在科学发展的框架中,把“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统一协调起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国梦”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在科学发展中,既能调动老百姓“做大蛋糕”的积极性,使我们取得更大的发展成效,又能围绕民生“分好蛋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谐发展,早日圆梦“中国梦”。(中国台湾网网友 熊传东)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扶海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