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道德“撑腰”需要全民参与

时间:2011-10-20 17:29   来源:中国台湾网

  “你是XX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XX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XX替你赔偿!”——被网友热捧的“撑腰体”(10月20日中广网)

  拒绝冷漠成为当下热议的焦点话题,而“撑腰体”便在这个节骨眼上应运而生。“彭宇案”害人不浅,可谓荼毒心灵;“小悦悦事件”众人冷漠让人揪心,拿什么拾起道德的“荒”?“救与不救”是采取立法惩罚还是道德约束?引发网民大讨论。“撑腰体”一句句英豪般的话语,蕴涵着告诫之意,是对过往悲剧教训的反思,犹如一剂先行良方,为社会不良问题治病。它是社会诉求和需要的产物,集中体现了公众的呼声。

  “撑腰体”带着很明显的“保护主义”,却是最具人性最有爱的“保护伞”,它保护的是人最根本的道德善意,保护着社会道德和社会正义向前发展。纵观新闻事实,救人后被诬陷的案例屡见于报端,救人者扛着无端罪责,蒙受着不白之冤,救人扶人之后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本就是一种不公平。如果有人为之撑腰,悲剧就可能不会发生,就算发生了,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亏”。

  “撑腰体”是属于精神层面的文化现象,犹如一种网络思想“文化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救人为重,后事为小,如果被诬陷,学校为你分忧,把个人与集体联系起来,发挥众人力量或集体精神,扫除救人后顾之忧,鼓励义无反顾救人,促使精神层面升华。可以说是用教导的形式,倡导社会正义感,让人觉得从心底有一股清晰的暖意。

  然而,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为道德“撑腰”需要全民的集体参与,才更具有说服力和震撼力。只有让全民都参与到这场大讨论中,去反思各种出现的社会问题,才能达到更好的普及和教育的效果。显性的社会问题可以直接引发讨论,但更多隐性的社会不良现象,还需进一步去发掘深思,去做探讨。

  “撑腰体”出现只是一种对极个别现象的呼声,针对的也是以高校学生为首的群体,不是普遍的人群,因而具有一定狭隘性,但不失为一种精神文化力量,是对网络文化做出的突破。更多的社会人士需要“撑腰者”,社会各阶层如果没有这样的“撑腰者”又该如何处理救人事宜?这是有关部门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他们找个坚固“保护伞”,比什么都重要。(中国台湾网网友:方炜)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