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在沉默中让残疾人成为“造血”工具

时间:2011-10-18 11:23   来源:中国台湾网

  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很容易,可是坚持十几年,就不得不让人钦佩了。从2003年起,家住长春市吉盛小区的张艾凭,无偿献血累计27次,获得长春市政府颁发的2001-2008年度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38岁O型血的他,累计无偿捐献的血量,相当于一个成人体内全部血液。昨日,当张艾凭摆出十几本红色的无偿献血证书,一个个捐献日期后,是他十几年不懈的坚持和帮助别人的信念。(10月12日《城市晚报》)

  包,已经是每个人出门的必备品,不论是时尚包还是潮流包,不论是公文包还是公务包,都已经成了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而包里的东西更是千奇百怪,女人则喜欢将化妆品和日用品填满一个大包;男人则喜欢将香烟、打火机和钞票装在包里。当然,某些腐败官员则喜欢将伟哥、钞票、避孕套装在包里,俗称“三宝”。而长春市的这位残疾人则更另类,他喜欢在随时背的包里装满一堆无偿献血证,这象征着什么?

  从最简单的道理来说,一个残疾人出门背一包无偿献血证和奖章,除了增加身体行走的负担外,一无是处。到超市购物,献血证不能当代金券;做公交车,献血证不能当公交卡刷;到餐馆吃饭,献血证不能当人民币使用。当然,这一堆献血证和奖章并非一文不值,最实际的用途是,可以在街坊邻居面前,或者在人多的地方作为炫耀的资本。因此,对一个为生计发愁的残疾人来说,在包里装两三张钞票,比一推证书和奖章的作用更大,因为,精神填不饱饥饿的肚子。

  从无偿献血本身的性质来说,的确是一件积德行善的好事。但无偿献血也要分情况、分次数、分人群。一个残疾人,8年献血27次,相当于一个人的全部血液量,捐出相当于5.3个人全身的血小板,可以看出,张艾凭已经痴迷于无偿献血了,甚至把献血当成了一种工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血库的血液告急,仅凭这样的“积极分子”就能填补空缺?何况,人不是奶牛,血也不是牛奶,奶牛在哺乳期外是挤不到牛奶的,而且,要从奶牛身上挤出牛奶,起码要给它喂饱草。

  张艾凭第一次无偿献血后,为何会痴迷于无偿献血?张艾凭曾对别人说“要是一段时间没献,就好像少了什么东西一样。”可见,张艾凭已经对无偿献血上瘾了。而且,张艾凭把一堆献血证当做宝贝,没事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出门也背在身上,这透露出,对张艾凭来说,无偿献血已经不单是救别人的生命,而是承载着一种至高的荣誉,或是一种可以值得炫耀的资本,这是这个残疾人身上最悲悯的一种意识。而让张艾凭疯狂献血的另一个始作俑者,就是当地政府设立的各种献血大奖,张艾凭为了得奖,就加快献血的进程,这是何等的可悲啊!人残志不残,志残脑不惨,如果想用血的代价去弥补残缺,那么,血将淡于水,而且还会变成蛋白质。(中国台湾网网友:魏奇峰)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