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领巾:给教育创新亮起的一盏“红灯”

时间:2011-10-19 16:57   来源:中国台湾网

  10月17日中午放学后,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外,一些孩子胸前的绿领巾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扎眼。最先走出校门的是一年级学生,队伍自然地被他们佩戴的领巾颜色分成了两类: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10月18日《华商报》)

  让没有入队的小学生先戴绿领巾,已然了无新意。正如《华商报》报道所称的那样,上海、北京、武汉一些地方早些年就曾出现过绿领巾,作为少先队员预备期的教育形式,但已被叫停。而且,从2004年开始,共青团中央就已在全国追查“变色红领巾”。在此背景下,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对这种“教育探索”还如此“执着”?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教育事业要发展,当然也离不开创新。要创新,就离不开探索。但是,教育创新也好,教育探索也罢,其基本前提都是必须遵从教育规律。受年龄、心理特点的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发育和认知能力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看待未成年学生尤须用发展的眼光,以正面激励为主,而不是像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那样给所谓的“差生”戴上绿领巾,过早地给他们贴上一个低人一等的“标签”。实践证明,给“差生”戴上绿领巾的“教育探索”,不仅不可能达到“激励”后进的目的,反而造成了大面积的学生在心理上受到伤害,激起了公共舆论的巨大反感,可谓满盘皆输。

  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诸如绿领巾之类的违反教育规律的所谓“教育创新”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比如,有的地方、有的学校一提素质教育,似乎就是不要考试分数、只要培养学生琴棋书画等各种兴趣爱好,殊不知“知识水平”也是一种素质,并且应当最低达到“及格”的档次。又如,有的学校“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简单规定教师每节课讲课的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完全违背了“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的基本原则,也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很难体现。再如,个别学校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在教育“改革”中一味追求新、奇、怪,或者规定教师可以不备课,或者规定学生有权利不做作业,实际上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客观地说,近些年来为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老师都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无须讳言,教育的整体形象却一年不如一年。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不靠谱的所谓“教育改革”,恐怕难辞其咎!就此而言,“绿领巾”实际上给眼下的某些教育创新亮起了一盏“红灯”,令人警醒、发人深省。(中国台湾网网友:伍若毅)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