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折射出文学生存困境

时间:2011-08-17 14:48   来源:光明网

  茅盾文学奖首轮投票结束,前10名作者多为各省作协主席、副主席,包括方方、毕飞宇、刘醒龙、阿来、刘庆邦、关仁山等多人。对此,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以下简称茅奖)评奖办公室主任胡平近日接受媒体专访,回应质疑称首轮投票结果靠近公正,也存在遗珠之憾。称对质疑能够理解,不信任情绪背后有社会原因(8月14日《重庆晨报》)。

  文学作品不像别的产品,终究是要向世人公布的,而孰优孰劣,读者读后自有评判,即使评奖办公室主任胡平不作任何解释,我们也相信评这种奖做假可能性不大,因为这是对作者、评奖方的伤害。胡平说“评委会只能看作品,不能看身份”,也基本可信。

  但是,出现这样的结果,却是令人对整个文学生存环境忧虑的。现在文学环境寡淡,这是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得到的。由于缺乏相应的资金扶持,刊载文学作品的刊物纷纷瓦解,一些勉强生存下来的发表作品支付不起稿费,一些还打着繁荣文学事业的旗号反向作者收取一定的版面费,这使得一些文学作者很很无奈。有人还哭笑不得打趣:“文学是情人,等有钱了再玩。”

  正是在这样的尴尬现实里,文学作者越来越少,至少是心无旁骛一心一意从事文学创作的作者越来越少。换句话说,如果是这些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头衔,本身有着一份实在的收入,或者过去经济基础较好,恐怕也很难坚持创作,更别说写出可以参评茅盾文学奖的文学作品。

  泱泱大国,文学博大精深,如今滑坡到只有各省作协主席、副主席唱独脚戏,这是何其悲凉的事情,又如何还有心思去计较评奖过程中的是与非,这本就是非他们莫属的事。若要计较,就计较如何拯救当下的文学生存困境吧!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