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忧茅盾文学奖“主席化”并非没有道理

时间:2011-08-11 10:10   来源:中国网

  第8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日前公布了第一轮投票结果,81部作品进入下一轮评选。方方的《水在时间之下》排名第一,得票前10名作者中,省级的作协主席、副主席占到了8位。(8月10日 人民网)

  在已经确定进入下一轮评选的81部作品中,前十名作品作者竟然带有作协职务的占到8位,如果不出意料的话,在最终评选出来的不超过5部的矛盾文学奖作品中,带有“主席、副主席”职务的作者也将会占半数以上,这将真正形成网友们担忧的那样--矛盾文学奖评选有了“主席化”趋势。公众不是说担任地方或全国作协领导职务的作家,其作品就一定不优秀,但“官员作家”和“主席作家”,其作品的优秀程度或矛盾文学奖评的公平公正程度,就有值得置疑之处。

  其一,最终的获奖者究竟是靠作品说话,还是一张“老脸”说话?这是关键之一。在入围的前十名作品的作者中,“大腕”比重极高,如担任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的方方、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毕飞宇、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刘震云等,或者其作品确实过硬,但恰因为一个“腕”的因素,会不会对各个评委形成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矛盾文学奖评奖,不是像高考那样“闭卷考试”,所以,会不会形成因为“老资格”和“一张老脸”的因素让其获奖值得担忧。

  其二,这些前十名作品的作者中绝大部分与官方职务有关,要么是省级作协主席副主席、要么就是国家级作协委员,那么,就无法排除因“职务”因素给评选带来一个“不公正”的影响的可能。毕竟,评委们不是神仙,也会受诸多外界功利色彩的影响。这些担忧的可能性极大,就在今年5月份有关方面发布的中国工程院2011年度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中,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等央企高管和政府高官赫然在列。工程院比作协更具有专业技术性,评选院士可能更具有权威性,尚且难以“免俗”,更何况一个矛盾文学奖呢?

  而且,从现实分析,担任了作协领导职务之后,不可能不对创作或创作精品造成影响。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担任领导职务之后必要的社交应酬和相关管理协调工作必然分散精力,这是公众置疑茅盾文学奖“主席化”的另一重要原因。不排除确有个别优秀人才“既能当好官,又能搞好研究”是个“多面手”,如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即使在担任河北省作协主席的10年里,依然能坚持创作并写出了她最重要的两部长篇小说——《大浴女》与《笨花》。但又有几个“当了官”的作家能有铁凝式的清醒?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