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赞张忠谋良心发言 企业家亦应追求社会公义

2008年06月06日 10:02:00  来源:
字号:    

  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日前提出他对社会M型化问题的看法与解决方法,希望新当局能落实“富人增税,穷人减税”的税改。他甚至还呼吁,明年促进产业升级条例租税减免绝对要彻底落日,不能局部复活或借尸还魂。在工商界一片要求执政当局继续延长免税声浪中,张忠谋独排众议的诤言,发人深省。台湾《工商时报》社论表示,我们一方面为张忠谋的良心发言喝采,另一方面则期待社会广大的回响,进而促使更多企业家出面相挺支持。

  近年来台湾所得分配不均与贫富差距扩大益愈严重,中产阶级逐渐萎缩,财富分配趋向M型化,社会出现了许多“新贫”与“近贫”人口,台当局亟须早日正视此一问题。从所得重分配的功能言,执政当局拥有的工具不外乎租税与社会福利措施二种。前者若能发挥量能课税的功效,即可达到“劫富”的目的;后者若能照顾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则便能产生“济贫”的效果。根据研究显示,近年台当局所做的所得重分配,其中百分之九十乃是来自于社会福利措施的执行,课税的贡献相对微小而不足。

  换言之,若欲解决所得分配不公问题,首先必须要调整与平衡课税及社会福利二者间的功能。在“济贫”的部分,除应随时检讨与改善现行各种社会福利的缺失外,更重要的是能适时创建因应与符合社会新需求的措施,而此亦正是台湾民众支持“负所得税”的原因。至于,在“劫富”的部分,则须要靠对富人加税,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扩大税基,取消或限缩现行各种浮滥的减免税优惠。除了张忠谋所谈到的证券交易所得恢复课税及取消促产条例减免税外,另外一项应该做的乃是加强与提高“最低税负制”(即所得基本税额条例)的课税效果。此制度已经实施二年,当局有关部门应该考虑将个人六百万免税额降低至四百万元以下,以增加适用此一税制的富人数量,进而发挥更有效的重分配效果。

  社论认为,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家不但要懂得经营事业赚取利润,更要体认企业形象与社会责任的重要。现实社会中,的确有许多企业家热心社会公益,每年皆捐助庞大金钱赞助各种公益活动或救助贫穷,应对这些企业家的善行义举表示肯定。其实,台湾税法亦对这些公益捐赠行为给予许多减免税的鼓励,例如所得税中慈善公益捐赠可做为列举扣除的项目以及遗赠税中对公益信托财产与慈善公益捐赠等不课税。由此可知,企业家从事社会公益活动,不但能提升企业的品牌与形象,更能达到节税的实际利益。如果企业家的所得税边际税率为40%,则每当他捐出100元,其真正的捐赠只有60元,行政部门另外为其负担了40元,有效地减轻了企业从事公益活动的成本。无怪乎公益捐赠的金额与范围能逐年不断地增加与扩大,甚至在企业界已成为一种“时尚”。

  社论指出,在感动于企业家热心公益之余,却常发现许多有钱的企业家缴纳极少的税,这是一个令人不解的强烈对比。有钱人不愿意把钱缴税,但却愿意捐赠出来做善事。课税是为了谋求社会全体民众的福祉,追求社会公义价值的提升,概念上乃系更广义的“社会公益”。企业家若能将缴税视为如同赞助社会公益,则必能不再费心劳力地游说行政部门给予减免税或从事各种复杂的节税安排与规划。私人捐赠做社会公益,目的无非是为了济弱扶倾、救助贫穷,以实现社会公义的精神与价值,此与行政部门的重分配功能完全一致。之所以赞许张忠谋,即系深切感动于他将“社会公益”转化成“社会公义”的真知灼见。

  当然,社论也表示,此富人加税的报导一出,势必会对张忠谋造成莫大压力,连“财政部长”都不敢公开予以正面肯定,可见此事利益纠葛复杂的程度。希望张忠谋不但有说真话的勇气,更有永不退缩的坚持。

[责任编辑:张弛]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