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当局遗留下来的巨大经济漏洞,现今成为了新当局开拓台湾的最大挑战。准“内阁”第一波名单终于出炉,却缺“财政部长”人选;由于推动赋税改革为马萧上任后的重大改革工程,“财政部长”谁属,是否能够胜任,实在令人关切。
台湾《经济日报》社论指出,财政为庶政之母,“财政部”掌理台湾税务、关务、公库、公股管理等,重要性不言而喻。何况马萧已宣布“520”就职后,立即成立“赋税改革委员会”,推动赋税改革,至少担负三项任务:其一,增加税收,支应“爱台12建设”,并改善日益困窘的财政;其二,营造“轻税简政”的租税环境,吸引投资、活络经济,达成“633”经建目标;其三,针对租税减免浮滥现象,矫正税制不公,增进公义与永续。然而税收成长、经济发展、社会公义、环境永续等目标时有冲突,往往顾此失彼,如何觅得适当“财长”,经得起税改磨难,各方殷殷期待。
税改朝“轻税简政”方向努力,大体已有共识,许多改革项目大家已耳熟能详,例如:促产条例租税减免落日、调降营利事业所得税率、取消保留盈余加征、调高综合所得税各项扣除额、调降遗产赠与税率等;问题在于“轻税”如何协同一致?“简政”如何真正落实?就以所得税制为例,直接调降营所税及取消保留盈余加征,必然扩大两税税率差距,扭曲公司盈余分配政策,而且在设算扣抵法下如何能够简政?今年2月“行政院”推出的税改方案,就存在这些问题,又岂能视而不见!
在日益狭小的税基上推动改革,必然治丝益棼、徒劳无功。当前合法减免税及非法逃漏税猖狂,列举扣除额及特别扣除额泛滥,使得综所税520万申报户中,约有30%不用缴税,45%适用6%的最低税率,薪资所得乃成为纳税的主力,资本所得多不课税,税制不公深引民怨。“立委”在上会期提出高达700亿元针对各项扣除额的减税案,虽未得逞,新会期却卷土重来,扩大加码必将严重侵蚀税基。此种现象原已司空见惯,若不力图拦阻,仍在如此恶质化的基础上大幅减税,只会更加恶化所得分配;这种走向地狱的改革方向,税制只有崩塌一途。因此,在税基不断侵蚀及降税压力下,如何扩大税基,力挡利益团体及民代压力,展现魄力、釜底抽薪的开征真正“广税基、低税率”的扁平税,也将考验新“财长”。
社论分析,降低薪资所得税负,协助低薪资家庭脱贫,的确是税改必须努力的方向。马团队提出对劳动所得家庭退税补贴之“468方案”,亦即透过所得税制与补贴制度结合,增加工作诱因,协助低劳动所得家庭改善生活,同时伸张租税正义实有其意义。然而在千疮百孔的现行税制上,推动对低薪资补助的负所得税制,如何防制弊端及发挥应有效果,新“财长”也该展现应有能力。
遗赠税改革是另一棘手问题。该税最高税率高达50%,租税扭曲严重,的确成为资金外流及回流障碍;其税收只占总税收的1.8%,只约5%的申报案件要缴税,因避税及稽征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又高,无论从税收、税政及租税中立性言,都必须大刀阔斧改革。问题就在现行令人诟病的所得税制下,大幅调降甚至取消该税,只令少数高所得者获利,势必遭到强大反对压力。因此,遗赠税的调降必须与所得税税基扩大及税率降低配套改革,否则改革就很难成功。
消费税原本是扁当局推动税改之初,寄以厚望的税目。台湾营业税率只有5%,已属世界最低;若能调高二个百分点,税收将增加千亿元,对财政贡献颇大。至于特种消费税方面,取消民生必需品的货物税,开征能源税,有效运用其税收降低薪资所得税负,可望实现双重红利的效果。然而当前有通货膨胀压力,这类消费税又具有累退性,不利所得分配,如何对重要民生物资免税,降低对物价冲击,同样任重道远。
由上可知,税改工程千头万绪,问题环环相扣;一些见树不见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改革,绝非全民所愿见。新“财长”除了须具备人品、专业之必要条件外,更要有远见、担当、领导力与执行力,了解“立法院”生态与官僚运作,且须有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抗压力与折冲力,而可以轻易的担当。人民期待黑马赶快出现。
[责任编辑: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