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行政院”上周加码通过大幅度的“所得税”制改革方案,以取消促进产业升级条例的“租税减免”,换取降低企业负担的“营利事业所得税”、个人缴纳的“综合所得税”税率,并调高薪资、残障及教育等多项扣除额,所涉及的税负高达一千五百亿元。这项喧腾多时的重大“税改”政策,竟在距民意选出“新政府”的一个月前敲定,等于让“税改”成为选举牛肉场上的政治拍卖品,堪称做为“看守内阁”的“行政院”最不负责任的行径。民进党及其主政下的“行政院”应悬崖勒马,别再继续伤害台湾;国民党及其具主导权的“立法院”亦切勿随之起舞。
台湾《联合报》今日社论说,我们已多次指出,这样的“税改”是一个经由税收重分配,还原台湾公平税负的过程,绝对不是全民一体减税;主因是奖励企业投资的促进产业升级条例将于明年实施期满,投资抵减、五年免税等租税优惠不再,使当局得以收回一年约达一千四百八十亿元的租税减免利益,并透过税制改革还税于民。更简化的说,是将以往集中于高科技产业的租税利益,扩大到非科技产业。相对于以往,这样的改革是公平的;可是,这个扩大到非科技产业的重分配过程,若不能坚守税改的本心,甚至遭到政治挟持,反而可能会将昔日产业面的不公平,扩大到社会阶层间的不公平,甚至在竞相加码下将台湾财政打入万劫不复之境。
现在的税改发展方向,已经显露出步向深渊的险况。一千五百亿元的租税利益释出,人人都想分得一杯羹,却不是人人都能插得上嘴,影响重分配的方向。于是,有钱有势的工商团体,不只力守原属于企业的租税资源,还想借“大选”之势,挣得更多的份额;有权有位的当政者及民意代表,则各自盘算着政治利益,在普罗大众的选票与企业显贵的钞票之间摆荡,并在难弃选票、更难舍钞票的考虑之下,背弃了专业、良心及岛内的未来,就这样“你喊五百,我给一千”的,让“税改”沦为选举牛肉场上的拍卖品;至于债留子孙、祸延后代,又岂是短视的政客所会关心?
“行政院”上周通过的所谓“轻税简政”税改方案,正是此一盘算下的产品。没有完整明确的政策说明、没有公开透明的公共讨论、没有足以服众的财政精算,更没有周延清楚的配套,“行政院”就在各方争议声中仓促推出一个看似人人有奖的“税改”方案;它能不能满足企业的胃口犹待观察,却看不到强化所得税量能课税、缩小贫富差距功能的用心。因此,虽然这一方案明显是讨好选民之作,却不只没有得到任何的掌声,反而是嘘声不断。可见,经过民进党执政八年的政治操弄,选民的眼睛已是雪亮。
事实上,台湾选民非常清楚,“行政院”此时推出这般重大的税改方案,是既不适当、也不可能实现的政策。在主观面,从新一届“国会”本月开议、到五月廿日由新“总统”筹组的新当局成立期间,“行政院”是“看守内阁”,依“宪政”伦理,“看守内阁”仅须维持常规运作,并应搁置具未来性、争议性的重大政策,留待新当局决定;而税改方案正属于应缓议项目,届时新当局已然担起岛内大政,基于权责相副及政策一贯性,旧当局不应为新当局套下政策枷锁。因此,“行政院”在此时提出这样的方案,是不负责任的作法,亟应认清本分,早日回头。
社论最后说,在客观面,任何税制改革因为涉及人民权利义务的改变,都要经过“国会”审查,“立法院”的态度才是关键。然而,现在的“国会”由国民党掌握四分之三绝对优势席次,在现今两党激烈竞逐大位下,国民党不可能为“行政院”的税改方案背书。可是,国民党要对这样一个选举税改说不,即使基于专业,在选举混战下也极易被贴上反税改标签;而若跟进加码,不只未掌握发声先机,还可能赔送未来执政的筹码,显得进退失据。这或正是“行政院”此时抛此议题的真正意图,目的不在改革,而是制造新的乱源,乘乱得利得势。因此,唯有将税改方案冷处理,留待选后深思熟虑,方为上策。
[责任编辑: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