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立法委员”日前宣誓就职,王金平与曾永权当选正、副“院长”后,立即宣示未来四年将致力推动“阳光法案”、问政透明化、“立院调查权”法制化、提升“国会”纪律及“立法”质量等五大改革项目,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发表社评表示,此举对于“国会”形象的提升,当然有正面作用,但不足以自行,如果自律不能落实,委员会不能专业化,要想“国会”改革,可能还是一场空谈。
这届“立法院”席次由二二五席减为一一三席,而国民党即占八十一席;相反的,原本占国会四成席次的民进党,选后只有不到四分之一,因此连日来民进党不仅一再痛骂选制不公平,同时不断向民众宣传,国民党一党独大,必须制衡,以免“国会”变成“宪政怪兽”。
社评认为,如此动作当然是民进党为求“总统”大选获胜的策略,除了巩固其绿营选民,对于争取中间选民也不无作用。问题是,“国会”的良窳,其实与政党席次的多寡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过去七年多来,“立法院”十六个会期中,民进党不是“国会”第一大党就是第二大党,席次与国民党相差无几,但议事质量可有进步?“国会”形象何曾提升?民进党委员的办公室,不但经常可见利益团体穿梭,甚至还变成公有土地的中介公司!在媒体所做的评鉴中,表现杰出的“立委”国民党多于民进党,而表现不称职“立委”则民进党多于国民党,显而易见,就算民进党席次再多,对于“国会”质量的改善也没有什么好处。
尽管如此,目前国民党既占三分之二以上的席次,足以主导所有“法案”,议事质量与“国会”形象的好坏,国民党自然要负绝对的责任。因此,王金平宣示将要积极推动“国会”改革,力图扭转长期以来民众对“立法院”的负面观感,确实有其必要,而其方向,诸如:促进清廉问政,修订“立委行为法”、“政治献金法”、“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回避法”等“阳光法案”;将“大法官释字五八五号解释”所确认的“立法院”调查权予以法制化;强化委员会审查“法案”及预算功能,减少党团协商次数,以杜绝外界“密室政治”的疑虑;早日建立委员问政的议事转播制度;透过委员会专业化、加强委员助理及“立院”幕僚的专业训练来提升“立法”效率与质量,无一不是民众所高度期盼的事,自然高举双手赞成!
不过,社评亦指出,期望越大,责任越重,要是支票不能兑现,外界的责难必然也越严厉!在众多改革之中,第一个要接受检验的,就是委员会的组成。多年来,委员会专业化一直是朝野都诉求的理想,但没有一次做到,每一会期经济、财政、交通等委员会,多半被地方型的委员垄断,而真正专业委员反而不得其门而入,如今十二个委员会改成八个,召集委员任期又由一会期改为一年,未来热门委员会必然更是人满为患,地方型的委员很可能结盟或是组成次团,借以胁迫各“部会”妥协,要求释出资源。如此一来,“立法院”形同县市议会,委员重视的尽是地方建设而非“中央”议题,为民服务势将成为“立委”的主业,审查“法案”反而变成次要,试想,真若如此,“国会”的形象还好得起来吗?
有鉴于此,社评最后强调,朝野党团,都应该负起把关的责任,对于委员选择委员会,固然要顾及其意愿,但更要重视其专业,切勿使“立法院”被利益团体与少数地方政客所把持。
[责任编辑: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