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知识分子认同崩坏 学者从政反添乱源

2007年11月30日 08:51:00  来源:
字号:    

  台北地方法院对“金管会”前委员林忠正重判16年,判决书上有这么一段话:“林忠正……以学者身分担任‘金管会’委员要职,对于自己专业地位及行为规范应有正确认知与自我期许。”是啊,虽然很多人忘了,法院却没忘记,林忠正曾经是位学者,曾经是台湾学者从政的一个重要范例。

  “学而优则仕”,这个传统在台湾从来没有中断过,国民党执政时用了很多学者,换民进党执政,还是又引进了大批学者进到行政体系里。台湾《联合晚报》发表社论指出,学者从政,道理上看,是因为学者有比较札实的专业知识,也是因为学者未受政治染缸影响,可以比较客观正直地执行政务决策。看重这两项重要条件,学者从政才有意义。

  不过,这两项条件要成立,端赖于整体学术环境有清楚的自觉,尊重知识追求真理,并且相信理性判断的力量,超越私人利益。换句话说,学术界必须有“知识份子”的集体认同,在学院里努力研究教学,在生活中相信普遍原则与普世价值,这样才能培养出专业又正直的学者,引进这样的学者进入政治体系,也才会发挥创意与清流的加分效果。

  社论认为,如果“知识份子”的集体认同崩坏了,那么学者从政,非但不能给政治加分,反而沦为政治上更可怕的乱源。一来,学者们不熟悉官僚体制的程序规范,也没有养成一般公务员的谨慎工作习惯,他们很容易打乱程序来作业。二来,学者们对于社会上种种利益纠葛缺乏经验,过去也较少受到各种变相的利益诱惑,于是相对地缺乏处理这些诱惑的免疫智慧。

  最可怕的是一种从来没将知识学问当目的,只是以学位教职为工具的人,他们早就打定主意,要以学位教职乃至知识换取个人利益,这样的人,不可能专业,更不可能正直。然而这样的人,最有心有闲自我经营,反而比别人都有机会成为“知名学者”,比别人都有机会打着“学者”旗帜进入政坛。

  社论最后说,如此的学者从政,是可怕的灾难。林忠正在法院还大摇大摆提出自我辩护,强调他不是文官,“工作上不拘小节”。他不只小节不守,顺便还将大利大益送给厂商、企业,我们要“这样的学者”干嘛勒! 

 


 

[责任编辑:张弛]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