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现在只要一出车辆事故,媒体记者就把肇事驾驶员向饮酒、醉酒等方面想,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媒体资源,而且麻木了人们的视觉神经。
现在醉驾写入了《刑法》条款,更是增加了新一轮的对饮酒驾驶、醉酒驾驶的密集报道。其实醉酒驾驶远没有驾车接听电话、发手机信息,服用感冒药、抗高血压药等药物,疲劳驾驶等危险性更大。酒驾很危险,可是服用一些药物后驾车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些感冒药、抗过敏药物、镇静类药物中含有扑尔敏或苯海拉明等成分,药物生效后,服用者会出现困倦、嗜睡等现象,服药驾驶更容易发生事故。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就列出了7大类在服用后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并提出在服用对神经系统有影响的药物、催眠药物、有恶心呕吐反应或变态反应的药物、止痛类药物、兴奋剂、治疗癫痫的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等药品时禁止驾车,可是我们身边还经常发现有服用感冒药、抗高血压药等而不顾及交通安全而驾车者。驾车分神也比醉驾更危险,据英国《经济学家》报道,研究发现,司机的注意力容易受到多种事物的干扰,如收音机、食物、孩子、外界噪音等,而手机是危险系数最高的杀手。当一个人和不在身边的人进行语音交流时,大脑要更卖力地工作。
研究人员通过扫描发现,倾听别人的交谈会使大脑顶叶的活跃性增加37%,这就意味着即便双手不拿手机,也会让人分神。为什么酒驾会使媒体更关注?主要是有像张明宝、孙伟铭等一批因醉驾致死惨死的严重事件,更主要的还是对于饮酒驾驶员身上有明显的酒气、酒味等才更多地被围观的人们与媒体记者所关注,服用药物开车的、驾车打手机发短信等分心走神的大有人在,媒体能否多关注,探讨有效查处之法?不能出了大事再放马后炮呀!(欧阳兆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