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举须防挟器官以“索捐”

时间:2013-07-10 13:44   来源:羊城晚报

  一些地方红会存在要求医院认捐来换取器官捐献资源的现象,一例器官甚至要捐10万元。红会称捐款用于对捐献者进行救助,医院认为地方红会对捐款账目没有公开。中国器官资源多掌握在地方红会手中,卫生部研发的计算机分配系统仅能调控1/3的器官。(7月8日《新京报》)

  捐赠讲究的是自愿原则,而非他人强迫。如果报道情况属实,一些地方红会疑似利用垄断器官信息资源优势,对医院进行索捐。如此做法岂非涉嫌变相搞器官交易?

  政府在倡导免费捐赠人体器官,并积极展开宣传和试点工作,以改变民众的滞后思维,并推进器官捐献活动,让更多患者可以换到合适器官,延长生命。这本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情,但一些地方红会的“索捐”举措,使得器官捐赠“变味”,索捐所得资金亦缺乏明细账目,不仅有损器官免费捐赠活动,潜藏腐败黑洞,也伤害到民众感情,理应遭到谴责。

  我国在建立器官捐献体系时,引入红会作第三方机构,是为了杜绝器官捐献沦为交易,所以让红会承担器官捐献登记和见证等职能。但在现实操作中,由于红会垄断器官捐赠信息资源,医院要从红会处得到潜在供体信息,才能顺利拿到可移植器官做手术。可见,本来应该公开的器官捐赠信息,反而被某些机构利用成为索捐工具,暴露出器官捐献体系存在管理问题。

  据报道,卫生部所研发的一套自动分配器官的计算机系统,已投入运行2年,但它并没发挥人们所预想的作用。报告显示,只有约三分之一的捐献进入自动分配系统。在强制性规章缺位的情况下,致使系统外的捐赠器官信息资源失去控制,一些地方红会则成为最大的获益者。显然,要想堵住器官捐赠信息黑洞,防范他人从中获利,就应建立全国强制规定,所有捐赠信息均要在第一时间登录系统中,由其按照医院需求公平合理分配。

  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地区,90%捐献者的家庭面临生活困难问题。可见,需要建立完善的补偿救助机制,既防范器官捐赠者因手术陷入贫困,也为器官捐献发展打基础。而红会通过向医院索捐而获得资金,用于对捐赠者家庭救助,其出发点虽属善意,但其行为已经涉嫌触及民众的情感底线。因此,需要杜绝一切索捐行为,同时完善救助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向器官捐赠救助基金捐款,为器官捐献体系托底。(江德斌)

编辑:张御舲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