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献是公民的善行,不应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利益纠葛。在目前,对捐献者的救助主要依靠医院捐款,而医院又是器官移植的利益相关方,这难免会引发猜想。
7月8日《新京报》报道,广东、江苏等地有医院反映,地方红十字会存在要求医院捐款换取器官捐献的现象,每成功进行一例器官移植,医院要向地方红十字会捐款10万元,而且相关账目从未公开。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提供的捐献数据显示,我国的器官资源信息多掌握在地方红十字会手中,卫生部研发的计算机分配系统仅能调控1/3的器官。
昨日,广东省红十字会方面表示,为了救助贫困的器官捐献者家庭,红会会为器官捐献基金进行合法募捐,但不存在“以捐款换资源”,自从“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在2011年4月启动以来,广东省所有的捐献“100%通过系统分配”。
地方红十字会一手掌握着捐献器官在医院中的分配权,一手又接受医院捐助,这很容易使红会遭遇寻租质疑。虽然有医院表示,捐款给红会后,会收到捐款支出明细。不过,这样的明细从未有过公开,公众也不知道谁来审查这些捐款的使用。
这事件,无疑暴露出一个公正透明的器官分配机制的缺失,要想驱散器官捐献疑云,还是要做到公正和公开。
据官方公布的数据,目前每年约有30万人等待器官移植挽救生命,但仅有约1万人可以获得器官并接受移植手术。如此悬殊的供需缺口,无疑更要求有关部门和机构在分配器官资源时必须确保公正。事实上,我国早在2009年就已研发出一套自动分配器官的计算机系统,基本已经能像国外那样很好地解决公正问题。现在的问题是,这套系统有没有足够的约束力和强制性?
但必须强调的是,在器官捐献和分配的问题上,最突出的问题其实是器官资源严重稀缺。囿于中国传统社会伦理和文化观念,公众对器官捐献的认识普遍保守,濒死之人通过器官捐献来拯救他人的积极性也不高。如果器官捐献过程不够公开和公正,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动摇那些有意捐献器官的人。鉴于此,在追求器官资源公正分配的同时,还应通过慈善知识普及来鼓励公众参与器官捐献。
要想驱散器官捐献疑云,另一个努力方向,是将器官资源分配与针对捐献者的救助捐款分开,并且按程序公开相关账目。器官捐献的本质是公民自愿履行的一种善行,不应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利益纠葛。但在目前,对捐献者的救助主要依靠医院捐款,而医院又是器官移植的利益相关方,这难免会让公众产生各种猜想。
地方红十字会如果不想遭受牟利质疑,又必须承担慈善组织的义务,比较靠谱的办法,是设立独立的人体器官捐献人道救助基金,用以救济那些因治病而在经济上陷入困境的器官捐献者家属。这个基金的资金来源应该是器官捐赠和移植的支持者,而非直接受益人。可以由政府支持和社会募捐共同提供,但不应将捐款与器官移植直接挂钩。
器官捐献工作在中国开始试点的时间不长,出现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只要能及时发现问题,堵住漏洞,做好资源公平分配和信息公开工作,公众参与器官捐赠的积极性势必会有所提升,由器官资源稀缺导致的各种问题也将得到缓解。(汤嘉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