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卿/画
8月7日,浙江省义乌市因台风“海葵”来袭,委托义乌移动公司群发防汛提示短信,因移动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将防汛信息错发成网络段子,内容包括“爱情就是两个人一起犯贱”等。8月8日,义乌移动就该事件道歉,称已辞退相关责任人(8月9日人民网)。
台风袭来时的群发防汛短信,却变成了谈情说爱的网络段子;这事虽然如一些网友所称太具“喜感”,但对严阵以待的防汛工作来说,实在显得很不严肃,甚至让人哭笑不得。因此,“一条误发短信敲破一只饭碗”的事后处理,也便可想而知、毫无悬念了。
玩忽职守——单位道歉——辞退走人,按着这么一条事件发展轨迹,浙江义乌“防汛爱情短信”的奇闻,似乎颇能起到平息事态、消除影响的处置效果了。果真如此?我看未必。因为,假如稍稍思索一番,人们就不难想到:“防汛爱情短信”看起来像个天大笑话,其实却可能早晚都会发生,只不过义乌移动的那名惹事人员不幸中了“头彩”。
当前,以通信公司的群发短信功能来替代政务信息和工作指令的传达手段,俨然已成为一种时髦选择与流行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工作效率,当然无可厚非。但实话实说,政府部门的信息传输,毕竟有别于个人之间的短信聊天。倘若仅仅钟情于“群发通知”的好处,却有意无意地疏忽了具体操作者的文化等综合素质,那么势必也就埋下了“笑话种子”。
作为防汛办等政府有关部门,看到令人忍俊不禁的“笑话短信”,自然可以轻松地把责任推给移动公司的操作人员。但这并不等于说,政府部门可以安之若素、毫不在意。至少在我看来,既然通信公司的具体“发信人”是个薄弱环节,政务群发短信在正式发出之前,就应该考虑增加一个“审核程序”,并经回复确认之后再允许照此群发。
显而易见,有了“审核程序”的共同把关,类似“防汛爱情短信”这样的笑谈奇闻就不太可能轻易出现。而“利弊相随”的是,如此一来,某些政府部门也就多了一份责任和压力。但恐怕谁都明白,没有一定的“连带责任风险”,比“防汛爱情短信”更为可乐的奇闻,何时会横空出世,可能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