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台风“泰利”横扫台湾,令人庆幸的是有惊无险。香港《大公报》今日刊载评论文章指出,岛内严阵以待的防灾态度是减轻灾情的重要原因。台湾虽然不时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但相信只要抱着未雨绸缪的防灾态度,应可把灾情的严重程度控制到最低。
全文摘编如下:
上周台风“泰利”虽然横扫台湾,但由于在强劲西南气流的引导下,以每小时30至40公里的速度“飞奔”,在岛内停留的时间不长,雨量不如预期多,正是“雷声大,雨点小”。除了部分地区淹水、农作物受损外,并无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台湾坊间可谓虚惊一场,有人还埋怨气象局“夸大其辞”。岛内民众的批评是可以理解的,在“泰利”登岛前,有人因担心灾情而彻夜辗转难眠。但换一个角度来看,倘若政府部门轻描淡写,结果“泰利”重创台湾,民众届时只会手足无措。相较之下,“虚惊”总比“震惊”好。
台湾地形陡峻、河川坡度大,上游的集水区地质脆弱,蓄水功能弱,加之瞬间降雨量往往十分惊人,所以容易导致河川暴涨,造成洪灾。这个月又正值梅雨季节,月中持续多日的豪雨已对岛内造成灾情。但“屋漏偏逢连夜雨”,台风“泰利”向台湾步步逼近,且生成时间、地点和路径相当怪异,台湾气象局因此预测可能为台湾降下1500毫米的惊人雨量,灾情更甚中旬。不过,天有不测之风云,“泰利”迅速掠过台岛,并未造成预期的灾情。
其实,岛内严阵以待的防灾态度也是减轻灾情的重要原因。尤其对马英九而言,每当想起“莫拉克”风灾,恐怕仍会心有余悸。2009年8月8日中度台风“莫拉克”给台湾中南部带来50年不遇的豪雨,致使高雄山区引发泥石流,当地小林村300多人被活埋。自此之后,马当局也提高了防灾意识,不仅在豪雨台风来临前提醒民众防范,更会在第一时间了解灾情、视察灾区。马当局还首次“立法”把防灾救灾作为台军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莫拉克”风灾之前,岛内军队对救灾均采取被动反应。只有在地方政府无法因应灾害处理时才可以申请军队支援,而且要以书面写明灾情资讯、所需救灾人员、装备及机具等事项。但经过这几年的训练,军方在防灾救灾方面的应变能力大大提升。上周就在军方的帮助下,岛内逾2000人从高危地区撤离到安全地带。台“内政部长”李鸿源最近亦呼吁尽快制订防灾地图,把可预见的灾情地区标注出来,平常可以住人,雨量达到某个数值就提前疏散,从而减少人员伤亡。
台湾虽然不时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但相信只要抱着未雨绸缪的防灾态度,应可把灾情的严重程度控制到最低。
[责任编辑: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