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灾害应急保障机制 两岸乐观其成

时间:2010-11-22 09:01   来源:中国台湾网

  19名大陆游客因“鲇鱼”台风在台失踪的事件继续受到两岸关注。11月10号,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女士表示,希望进一步建立两岸灾害预警应急处置保障机制。近两年,这样的希望不绝于耳。人命大于天,对于从人道出发的两岸合作机制,我们乐观其成。

  有进展:两次新闻发布会透露的信息

  范丽青在1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多年来,两岸气象界、地震界通过定期举办研讨会等形式,已经开展较为频繁的科技合作和交流。去年12月,两岸“两会”第四次会谈已就双方在地震、风灾、水灾等自然灾害的预报、预警及监测等方面加强资讯分享与交流达成共识。

  范丽青表示,希望在两会已达成的共识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两岸双方在灾害预警、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常态化互助和保障机制,吸取此次大陆游客在台遇险事件的教训,为两岸交流、民众往来提供更大保障。

  我们还记得,在去年8月19号国台办举行的台湾“莫拉克”风灾专题发布会上,范丽青女士也曾指出,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两岸的确有这样的需要,在灾难的预警、急难救助和灾后重建方面建立互助机制。

  当时,大陆方面与台湾方面在气象预报和自然灾害的预警方面有部分的合作,主要有两项:一是每年定期召开“海峡两岸灾害性天气分析与预报研讨会”、“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研讨会”。这两个研讨会一般会就两岸气象界共同面临和关心的台风、暴雨、防灾减灾、预报技术、卫星和雷达气象技术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研讨和交流,分享经验,促进提高预报水平。第二方面的合作是福建省气象台与台湾有关方面也建立了重要的天气电话会商机制,开展天气的会商,互通联防信息。

  从这两次国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出的信息看,去年8月台湾遭遇“莫拉克风灾”时,两岸在自然灾害预警方面的合作只有“专家研讨会”和“闽台天气电话会商机制”。而在去年两会第四次会谈中,已就加强相关的资讯交流达成共识。现在,为两岸民众利益考虑,提出了进一步愿望:“建立常态化互助和保障机制”。

  有必要:人命大于天

  如此对比可见,两岸在灾害预警方面的合作不断出现进展,但对宝贵的生命而言,这样的进展还远远不够。抢险救灾,须争分夺秒。要尽量减少灾民伤亡,不能单靠受灾地区的力量,必须加强跨地域的救援合作。台湾和大陆都属于天灾频仍的地区,台风、地震等大小天灾不断。两岸之间同文同种,一衣带水,过去在台湾与福建海峡经常发生船只意外,大陆有关部门往往按照“就近救助”原则,第一时间派员营救。然而,两岸之间始终缺乏一套灾害救援机制,让有关方面能够有正式的渠道,加强协调,及时救援。

  这样的灾害救援机制对台湾地区而言更是具有特别的意义。地球逐渐暖化导致气候变化异常,未来全球各地风灾、水灾、旱灾、地震或海啸的频率必然增高,损害范围也会越来越大。台湾地处欧亚大陆板块地震带,地震频仍,加上每年夏秋两季都会受到台风侵袭,无论从防灾、救灾或赈灾的角度而言,都需要制订紧急应变机制。

  近年来大陆在救灾方面积累了许多可贵的经验,大陆方面也为此建立了完善的救难机制、防灾应变及动员能力,理论上值得台湾借鉴。尤其两岸同文同种,救援过程中没有语言障碍和沟通困扰,更有助于在灾后的黄金救援时间内提高救灾效率。

  几次自然灾害中,两岸付出的生命代价已足够惨重,应未雨绸缪,及早设立灾害救援机制及天灾情报预警机制,不仅在预防灾害方面加强事前通报,更要保证在灾害发生后,能够及时提供人力及设备上的援助。两岸应尽早展开商讨,让救援机制早日落实,定期进行搜救演练,加强协同,为未来的救援工作做好准备。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