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协议能管住“红包”吗

时间:2012-08-10 15:34   来源:北京日报

  日前,卫生部就《加强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征求意见。其中规定,患者入院时,要进行医生不收“红包”、患者不送“红包”双向签字,协议书纳入病案管理。一纸协议就能够管住已成顽疾的“红包潜规则”?很多人对此表示质疑,并断言此举纯属“走形式”,最终不会有什么效果。

  “红包”现象,已非一日,个中症结,也有颇多解读。从实际效果的角度考虑,公众对“红包协议”的质疑不无道理,但如果从治理红包的紧迫性来看,用明文规定来划清医患之间的行为边界和关系准则,也很有必要。

  在医疗实际中,围绕着利益纠葛和信任障碍,医患双方的心态比较复杂,行为也不好一概而论。患者一方,很多时候自愿要送或者被动要送,不送心里不踏实。医院这一方,虽然收受红包有违制度规章和职业要求,但很多医生不想收也得收,有的就半推半就顺饱私囊,更有某些人则是明目张胆索要无度。不过,不管怎样,这些心理和行为都处于“潜规则”状态,终究是拿不上桌面来的。明明有问题,却装作不见或者藏着掖着,让谁都不好受,这样只能纵容劣行、累积矛盾、酝酿隐患。与其任由“红包”现象在心照不宣的医患默契中泛滥成灾,还不如点破这层窗户纸,确定“不送不收”的“明规则”,把问题摆到明面上来解决。

  当然,把“红包”问题拿到桌面上解决,光靠一纸协议肯定不行。公众对此项规定的质疑和批评,更多的是对以往医改实质性问题解决不力、步伐不前的担忧和不满。新医改启动以来,突出了公立医院改革这个优先步骤,很大程度上回应了老百姓的迫切需求。但从“红包”问题所引发的争议来看,公立医院改革还要在体制机制难题上实现破解才行,毕竟,“红包”屡禁不止只是表象,深层次里还是医生薪酬收入体系、医疗服务评价机制、医院运营体制、医疗资源供需关系等等存在问题。这些躲不开、绕不过的问题不解决,就不可能彻底跳出“红包”怪圈。

  公立医院改革越往下走,就越要触碰到难啃的骨头。尤其是面对一些早已固化的利益链条,如何彻底打破,又如何实现更合理的构建,都不容易。“红包”问题就是如此。“不送不收”桌上可以签字,但能否阻绝暗地交易?公众在担忧之余,不妨多提供一些治本之策。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