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

2009-03-12 16:31     来源:中国台湾网综合     编辑:肖燕

  个人简历
 
  厉以宁,江苏省仪征市人,1930年11月22日出生。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55年毕业后留校工作、任教。1985年—1992年,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主任;1993年—1994年,任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1998年被香港理工大学授予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 1994年—2005年,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西方经济学、中国宏观经济问题、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曾任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委员等职。现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主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评议组成员、中日关系学史学会会长。

  “厉股份”的由来

  他在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构想,这一构想包括用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以及其他所有权不明晰的企业,他认为股份制的性质取决于投资者的性质,因而股份制与公有制可以相容。他的这一系列理论与政策主张在中国经济改革与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理论界与政策制定者广泛接受,他的理论与政策主张对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又重要的影响,被社会誉为“厉股份”。

  亲历中国立法的巨大进步

  他担任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期间亲历了中国立法的巨大进步,主持起草了《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审议和参与制定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多部法律。

  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经济学家

  厉以宁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在对中国以及其它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他提出了企业改革主线论的主张,认为价格改革主线论的缺陷是没有认清当时中国经济的非均衡主要是第二类非均衡,即企业没有充分活力情况下的非均衡。


  厉以宁因为在经济学以及其他学术领域中的杰出贡献而多次获奖。其中包括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孙冶方经济学奖”、“国家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证书”、“金三角”奖,国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奖,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奖(最高奖)等。他曾多次被邀请到国内外多所大学与科研机构演讲。

 

  著作:


  厉以宁已出版著作5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1990年后主要著作有:《非均衡的中国经济》、《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中国经济改革与股份制》、《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经济学的伦理问题》、《环境经济学》等。

  主要作品:

  1.《论加尔布雷思的制度经济学说》,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教育经济学》,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3.《关于经济问题的通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4.《消费经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简明西方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5。
  6.《体制·目标·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7.《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8.《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北京,人民日报,1987。
  9.《国民经济管理学》,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第一版);1998(修订版)。
  10.《非均衡的中国经济》,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第一版);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

  11.《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

  12.《经济学的伦理问题》,北京,三联书店,1995。

  13.《转型发展理论》,北京,同心出版社,1996。

  14.《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湖南,湖南出版社,1997。

  15.《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