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危机关头更需开放合作

2009-04-30 09:21     来源:新华网     编辑:肖燕
  就在世界各国因金融危机纷纷祭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旗的当口,由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率领的中国高级经贸代表团赴美展开一系列经贸交流活动,并最终达成106亿美元的贸易协议成果,为寒风凛冽的世界经济平添了一抹“亮色”。这些协议涵盖了电子科技、新能源和汽车等多个领域,中美企业都认为,这既有助于美方扩大对华出口,也有助于中方加强在美投资并拓展美国市场,是互利双赢的协议。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美经贸高层展开的这一轮互动恰恰体现了两国携手努力、共克时艰的决心,也展现出改善双边经贸结构,促进贸易平衡发展的共同愿望。正如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华盛顿邮报》上撰文指出的:“越是危机关头,越是要坚持开放合作。”

  在前不久举行的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上,与会各国达成了保持贸易和投资开放,共同抵制保护主义的共识。但是,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仅是口头上今日国内聚焦· 高考改革应讲大局顾全局· 木马网站大量传毒· 中国高校:不是人人都有底气恃才傲物·  中国电信3G正式在吉林省开放·  北京今年拟再补充1600名大学生村官· 余秋雨:“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急不得” 网言网语· 中国首次发布新规严惩统计注水· 广电总局:禁炒明星绯闻 抵制低俗· 小沈阳获五一劳动奖章"实"至名就归?· 美女主播沦为高官情妇的警示!的承诺,更需要各国敞开胸襟的勇气和智慧。

  各国从维护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在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刻将着眼点优先放到国内市场,是不可避免的行为逻辑。但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依靠自身的实力解决全球性的难题,因此全球危机必须依靠全球来解决。

  中国历来对投资和贸易持开放的态度,即使是金融危机导致外需严重萎缩的情况下,中国也没有放弃这个一贯的主张。在G20伦敦峰会前后,中国数次旗帜鲜明地重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并率先作出开放投资和市场的承诺,得到了世界舆论的积极评价。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在反对保护主义、缓解贸易失衡等具体行动上也持续做着努力。今年2月,中国派出庞大企业团体赴欧洲四国采购,签订了价值130亿美元的合同,采购范围涵盖消费品和技术转让,这不仅是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更给这些国家急需订单的企业送去蛋糕,可谓双赢之举;在G20峰会上达成的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举措中,中国承诺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资400亿美元,成为注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尽显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而此次派团赴美展开经贸交流活动,可以说是中国在履行这一开放合作承诺上的一个最新注脚。

  作为世界第三和第一大经济体,中美双边经贸关系从未如此紧密,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从未如此深远。特别是全球共同抵御金融危机的关头,中美两国的积极合作就显得更具全球价值。

  同时,美国是中国最重要的外资来源国之一,在华投资使其受益良多;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深,美国也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近年来,中美经贸投资关系从单向转为双向的趋势愈发明显。因此,中美双方采取开放合作的态度,也是发展本国经济的需要。

  在这一轮高规格的经贸互动中,中美双方本着互助双赢的态度,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携手为世界各国作出了表率。两个经济大国的良性互动,不仅为期盼世界经济回暖的人们释放了一个强烈的正面信号,达成的一系列投资贸易协议对实体经济复苏也是实实在在的推动。

  但是必须看到,从长期对华实行的出口管制政策,到各种动辄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政策,直至由于不平衡的贸易结构针对人民币汇率的频频施压,中美经贸合作之路走得并不平坦。就在此次中美经贸高层互动的同时,两国仍在就两起美方发起的贸易救济案件紧张交涉。可以想见,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未来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必须面对各种新的暗流险滩。(郭鑫 李云路)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