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存在三大特点。第一,规模大。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004年年末突破5000亿美元之后,呈爆发式增长态势,2006年年末突破10000亿美元;2007年年末超过1.5万亿美元,2008年年末逼近2万亿美元,规模居世界第一位,总值相当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左右。第二,币种配置单一。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计算,在我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70%左右,日元约为10%,欧元和英镑约为20%。第三,储备运用效率低。中国的外汇储备之所以增长如此迅速,有各方面原因,但是持续多年的贸易顺差无疑贡献最大。也就是说,中国用商品换来的美元,最后变成账面的外汇储备,而从外汇储备的配置上来看,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TIC数据来计算,2002年-2008年美元证券类资产占中国外汇储备的比重在66%-74.75%;这还仅仅是美元资产,如果包括欧元、英镑、日元在内,中国外汇储备持有的证券类资产可能超过90%,仅仅有一小部分是外汇现金。结果是,账面上的储备资金实际上都流到美国等西方国家,成为西方国家的消费券。
鉴于我国目前外汇储备的三大特点,储备资产将面临三方面风险。第一是汇兑损益,体现为欧元、英镑的贬值;第二是投资损益,体现为美国国债下跌和欧美股市下挫;第三是美元危机的风险,体现为通货膨胀上升和美元贬值以及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
我们已经意识到外汇储备的风险敞口,并且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数据显示,2009年1月我国增持美国国债量从2008年12月的143亿元美元下降到122亿美元,较2008年7-12月的月均增持额320亿美元显著下滑。同时,在结束强制结售汇制度之后,商务部又在近期推出《境外投资管理办法》,进一步下放境外投资核准权限,大力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这一措施的推进使得“藏汇于民”更具有实际意义。
事实上,由于掌握着巨额的外汇储备,中国现在具备较大的政策操作空间。第一,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逐渐成熟,美国经济崩溃不利于中国经济。因此,美国国债可以继续持有和买入,但是在规模、期限上要调整;同时在与美国的博弈、协作过程中,可以各取所需,促使美国放松对中国的核心技术封锁。第二,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外汇储备运营银行,向中国国内企业提供外汇贷款,鼓励企业进口设备进行产业升级,鼓励企业进行高新科技研发。第三,鼓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特别是投资资源类产品。我国目前城市化还远未完成,对能源、金属资源以及其他大宗商品的需求将持续保持旺盛,用钱买资源将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第四,向主权国家提供贷款。可以考虑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主权债券,或者直接向国外主权国家提供美元贷款。第五,通过财政部或者中投公司将外汇储备置换成人民币,再用于国内投资和消费。
在经济危机之中,中国具备最好的基本面,拥有最庞大的外汇储备,中国完全可以化被动为主动,用好外汇储备,提升国民福利。(记者 周文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