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上午,由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的“儒学与海峡两岸文化根基”学术研讨会在京开幕,来自海峡两岸的近30位专家学者参加。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儒学与海峡两岸文化根基”学术研讨会,目的是两岸专家学者一起研讨儒学与两岸文化发展关系问题,弘扬儒学等中华文化传统精华以巩固两岸文化根基,用儒学力量凝聚两岸同胞,增进两岸文化共识和凝聚力,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与发展。来自两岸3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为期2天的学术交流活动,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3篇。与会两岸专家学者分别就儒学与两岸文化的重要根基,儒学在台湾的发展,儒学在大陆的发展,儒学的内涵及特性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认真研讨,氛围热烈,互相提问,取长补短,秉持诚意,崇尚真理,体现出民主之风、平等之风、坦率之风和求真之风,在一些问题上增进共识,收到很好的效果,使会议开的圆满成功。
一、关于儒学与两岸关系问题
与会专家学者主要探讨儒学是两岸文化重要根基,儒学中庸之道与两岸社会和谐问题。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娄杰教授的论文《儒学是海峡两岸文化的重要根基》,紧扣研讨会主题,从宏观视角论述中国传统儒学向当代新儒学转变的基本脉络及观点;在论述儒学在祖国大陆半个多世纪发展历程基础上,强调儒学的根在祖国大陆;同时论述自明郑时期迄今340年多来儒学在台湾的发展过程,强调儒学与台湾文化发展密不可分。基于上述问题说明儒学是两岸文化的重要根基,是两岸同胞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两岸同仁应大力弘扬传统儒学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教育思想、文艺思想、儒学蕴涵的民族精神、儒学大同社会理想中的精华,特别是赋予传统儒学以当代含义,用当代语言阐述和弘扬传统儒学和现当代新儒学精华,使它成为两岸同胞欣然接受并自觉践履的利器,为重塑两岸伦理道德和社会诚信价值体系,创新与发展两岸文化,增进两岸同胞文化共识和凝聚力,促进两岸关系和谐和构建两岸和谐社会服务。
中山大学哲学系李宗桂教授的论文《儒学中庸之道与两岸社会和谐》,深入论述中庸之道内涵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恒常不易,它经历长期发展完善过程,是儒学价值体系的核心观念,其核心范畴是中、和、诚、正、善,基本精神是以诚为本、追求至诚,坚持中道,实现中和,克服私欲,大中至正。两岸同仁应在文化中国层面深入探讨如何运用中庸之道构建两岸社会和谐局面问题,包括坚持一个中国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即体现正、实现中、达到和;以和为贵、贵和尚中应是两岸社会和谐基本取向;两岸需要以诚相待;两岸交往应襟怀坦荡、为人磊落;两岸人民善良友好,为人民福祉而行大中至正之道。
二、关于儒学在台湾的发展问题
这是两岸专家学者讨论最集中的问题,主要探讨明郑和清朝儒家在台湾空间实践,郑坤五历史小说中遗民情结与儒学理念,儒学、儒教、鸾堂信仰与台湾客家文化,日据时期台湾人民保守孔教的“汉学运动”,陈仪的儒学观与战后台湾重建,上世纪50年以来台港现代新儒学发展,港台新儒家关于儒学与现代化的认识,儒学传统与台湾本土化运动,台湾儒学与1980-1999年国家认同中的文化论述,违背台湾社会核心价值的台独史观下的历史教科书编纂等问题。
台湾师大潘朝阳教授的论文《从易系辞传论儒家在台湾的空间实践》,论述中国人文道德伦理以儒家为主轴,诠释儒家空间观念及明郑和清朝儒家在台湾空间实践,包括庙学、书院、文昌祠、关帝庙、妈祖庙是台湾黎民身心的安居空间,善养所和义冢是救助台湾鳏寡孤独废疾者的生存空间,重视天人合一的圳水灌溉农耕是台湾黎民的滋养空间,指出随着台湾现代化进程,传统儒家以农耕大地为基盘、以乡庄城镇为聚落、以庙学神圣空间为中心的理想逝而不返,可儒家思想境界依然存在每个人良知本心中,它给现代化提供的最美好智慧是“整全生机”生态伦理观,强调人与自然、他人、社会、宇宙同体,在同体中生生永续,指引人类迈向世界和谐的后现代空间。
台北医学院人文研究所张昆将副教授的论文《郑坤五历史小说中的遗民情结与儒学理念》,论述台湾历史转型期文坛典型人物郑坤五的《大陆英雌》、《鲲岛逸史》、《活地狱》三本历史小说具有小说史学化或史学小说化特色,从中表达出鲜明的遗民意识与儒家理念特质,包括解决守节两面性、厌恶施琅的种族意识和文武全才的儒将形象等。
[ 责任编辑:李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