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任何一名开车人对这样的场景都不陌生:一两个穿着制服的人,圈起一块地,摆上一张桌子,支起两把椅子,拿着一沓发票,看到有车辆接近,就招呼着停放。
他们就是停车场管理员。
“合而不同”的收费员
每个收费员坚守自己的“战场”,成为街头不可忽视的一景。他们把守的路段不同——有商场前的广场,有立交桥下的空地,有废弃厂区或道路的两侧;他们身穿的服装不同——有交警协管员制服,有类似保安的制服,还有迷彩服,甚至穿T恤便装、戴红袖章;他们的交通工具不同——有骑自行车的,有骑摩托车的,还有靠双脚打拼的。但不管怎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收取停车费。
这里停车收费经过审批备案吗?收费标准如何?收费是否合理?尽管很多司机并不知道这些,但还是乖乖地交钱,因为他们知道,在车辆急剧增加、交通日益拥堵的今天,能够迅速找到停车位,已属幸事。
马甸桥西南角新风街一号院是中直机关宿舍,也被誉为最“著名”的停车难区域。小区车库位置不够用,晚回家的人只能将爱车停到路边的白线内,而常常是,没到下班时间,这些白线内已停满了车。这时,穿旧军装、慈祥的老大爷会主动引导司机将车辆停到人行道上。遇到节假日,很多人的车甚至要停到两三条街道之外。随着车位的日渐紧俏,停车费自然水涨船高,尽管如此,能在这里花费一二十元停一晚已是很多司机求之不得的乐事。
景区停车收费最混乱
遇到长假,香山、北京植物园、八达岭长城等风景名胜区的停车收费是最混乱的。今年“十一”期间,我在香山就遭遇了这样一幕:香山脚下大大小小的停车场外,不少人站在马路上,起劲地挥动手臂,招徕顾客。停车场几乎都停满了车,三四名没穿制服的男子穿梭其中,手里攥着的一沓零钱显示其“看车人”的身份,“停车吗?”“有位!”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车位紧张的情况下,车主需要预付几十元作为定金,“看车人”拿到定金,在一张小纸条上写几个数字,标注上车辆停放的时间和预付款额。当然,如果车主超时回来,定金是不退的。
很多停车场是议价的,这种“中国特色”让“老外”感觉匪夷所思。后海的荷花市场是外国游客喜欢的地方,湖周围布满了异国风情的酒吧、餐厅,而来这里逗留的人要将车停在较远的地方,比如什刹海体校或者宋庆龄纪念馆附近。当然,不论白天夜晚,收费自然不便宜,有意思的是,这里可以“讲价”:要发票三五十元,不要发票价格对折。
[责任编辑: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