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网友快言

莫要让网络语言成为现实版“软暴力”

2017年08月22日 13:24: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语言的杀伤力到底有多可怕?如果有一天,网络中的言论暴力被搬进现实,你能承受吗?一段现实版网络暴力测试,结果让人深思。(北京时间 8月21日)

  由于网络软暴力,从高铁站女孩被猥亵事件中,名叫李炳鑫的男生无辜“躺枪”,到爆料作家网络上收到上千条威胁和诅咒,再到近日的尹珊珊淘宝店被恶意网络轰炸。可见,虽说网络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平台,堪比一本百科全书,但是如果运用不当便会成为伤害社会群体的一把利刃。

  笔者看来,使用网络语言不恰当,直接会导致现实版的网络暴力,发表一些泄愤的话语、伤害性的图片、煽动性的言论不仅会让事件变得错综复杂,还会犹如一把无形的利剑对当事人造成名誉损害,不仅打破道德底线,有损群体正确的判断力,更会损坏三观。那么到底是什么让“网络软暴力”有了滋生的空间呢?

  网络群体主要人员构成年轻化,应该是网络软暴力发生的一个因素。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68.6%的网民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且18岁以下及18岁到24岁的网民比例呈上升趋势。众所周知,血气方刚、冲动易怒、涉世未深是这类群体的代名词,还没有对整个事件作出理性的判断,便以英雄主义、伸张正义的角度对一方作出声讨或打击,殊不知,不理性的做法却给当事人带来深重的心里阴暗面和过度的身心伤害。网络上一句话不和,由于冲动与不理性,还会用各种伤害的语言进行攻击,这种睚眦必报的想法和做法不仅让网络暴力升级更会让事件本身登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网络商业化的助推也使得网络语言成为现实版的“软暴力”。网络的出现已俨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在网络上交友、在网络上汲取知识的汁液、表达所知所想……但是,为了利益有些事件却被利益熏心的商家所利用,归根结底就是商家抓住了网络上网络言论自由,更多的人群需要在网络的虚拟世界去寻找自由、肆意的表达空间,但是随着表达的“肆意”,会促使更多极端的问题出现,使问题发酵。

  再者,价值观导向,直观印象把人物或事件直接“定型化”、“格式化”,也促使“软暴力”的形成。人们常说,第一印象很重要,但是有的时候眼睛也会成为“欺骗者”,所以在笔者看来,想要了解一件事或是一个人,不能单从他的穿衣打扮或者简单的几句言语就给事件本身或者人物下结论,让纯净的网络世界变成泄愤的空间而变得污浊不堪。

  让我们彼此放下傲娇、放下不满和轻狂,重视网络给大众带来的共享和方便,用冷静的头脑在网络上发声,莫要让网络成为泄愤的平台,更不要让网络语言成为现实版的“软暴力”。(中国台湾网网友:魏晓飞)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王鑫]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