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网友快言

高温保护切勿纸上谈兵

2017年07月25日 14:17: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23日,西安最高温度为41.2℃,华商报记者在西安街头走访发现,保洁员、停车收费人员普遍冒着高温酷暑工作,而建筑工地中午到下午一般会停工休息一阵子,但工地打工者称工资要到年底才能结算,没见过什么高温补贴。(华商网2017年7月24)

  2017年的夏天,全国各地被一波又一波的高温天气冲袭,各地最高温度不断刷新,“火炉”城市不断洗牌,“热”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夏天里的热浪,冬天里的太阳,眼神都融化,有谁能抵挡?”,正如歌中所问,如此热辣的太阳,谁能抵挡?尽管天气如此毒辣,还是有不少的工人顶着烈日,坚守在岗位,作业在户外。

  城市的整洁和秩序在高温下有人来维护,但这些人的权益又该由谁来关心?华商网的报道中,五十多岁的保洁工人背上长满痱子,一片片红色斑点是太阳在他们身上留下的印记,然而“卖命”挣来的高温补贴却停留在嘴上,变成了“传闻中的高温费”,《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如一只空文,停在了纸上。《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自2012年施行至今已有四个年头,西安的高温补贴落实情况只是政策落不下去的一个缩影,西安绝不是“孤立无援”的,新华网记者也在北京街头采访了数名建筑工人、快递师傅、停车场管理员等户外劳动者,他们中的很多人表示没有拿到高温津贴,有的说不了解相关政策,有的说知道政策却并不敢向领导要。不了解、不敢要、拿不到的背后,暴露的是户外劳动者权益意识的淡薄、企业安全意识的缺乏、政府监管的缺失和相关法律的缺位。

  酷暑中仍在坚持户外作业的劳动者,多是进城务工的年纪较大或文化知识较浅的民工,他们在工作、家庭生活之外很少有时间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关注了解政策的内容,只要每月有差不多的工资到账就相安无事,而不去关注这些之外的和自身有极大联系的事件。对于这部分户外劳动者权益意识的提升,还要靠以维护工人利益为目标的工会组织发挥真正的效用,深入单位给劳动者们宣传、讲解自己拥有的权益和维权的方式方法,为劳动者们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撑腰。

  企业作为高温补贴的直接发放人、防暑降暑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在没有相关政策优惠的情况下,企业要完全承担这一系列费用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由于缺乏不履行《办法》的惩处措施,企业更是能省即省,只要不出现大的问题就相安无事,然而,“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的警示并不是没有历史可寻,当真正出现问题的时候,劳动者的医药费、营养费、赔偿费等等费用可远远不止这一小时十几块钱的开支。企业的安全意识的缺乏,对劳动者生命安全的不重视是政策落不下去的根本原因。

  政府部门作为行政法规的制定者,不能只管发布,不管运行,“徒法不能以自行”,政府部门有责任监督企业对政策的落实情况,并根据监督结果形成奖惩机制,以推进政策的长久有效。政府部门监管的缺失和不力,是政策得不到落实的重要原因。

  法律规章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政策推行的效果好坏,多数地方要么没有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完善法规、要么一套政策永久不变,“流水的物价,铁打的补贴”,当矿泉水从五毛一瓶涨到两块一瓶,高温补贴始终如一的维持在五毛钱买矿泉水的水平,只有措施没有奖惩,提不起劳动者的信心压不住企业“乱来”的行为,对高温天气下的劳动者权益保护这个问题,必须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有明确操作性的、有明确法律责任的立法,确保高温天气下劳工的休息、健康,否则就会出现年年呼吁年年有的情况。

  劳动者是城市的建设者,户外劳动者更承担了高于常规工作者的风险,保护好他们的生命安全权益,是政府、企业和工人组织应有的责任,将高温保护落到实处,切勿拿高温津贴纸上谈兵。(中国台湾网网友:柒月)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王鑫]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