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在北大一声呛余音咋绕梁?

时间:2012-11-21 15:24   来源:中国台湾网

  11月17日,于丹作为嘉宾应邀参加北大昆曲雅集。日前,据微博和媒体报道,活动现场有观众高喊“于丹,滚下去”,但人民网“求真”栏目记者发现,于丹停留在台上一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并无网络传言中所说的过激言论出现。 (11月20日 人民网)

  这是人民网名曰求真的一个栏目,力求全面再现于丹当晚在北大被轰的现场细节,遗憾的是这个东拉西凑的报道,并未给人清晰地现场,于丹在现场到底为什么被轰,怎么被轰,于丹在现场说什么,都没有清晰地报道,都是一些只鳞片爪的微博,包括事后于丹本人的回应。

  看起来这又是微博惹的祸,先是微博曝光朦朦胧胧,后是于丹微博回应闪烁其词。但是网上倒于丹的呛声不断,不过作为主办方的回应有焦点,一是于丹是为昆曲尽义务,二是于丹对昆曲有很深的感情和了解,三是为于丹被呛深感不平。

  在这个自媒体时代,谁都有说话的权力,所以权威和名人不再像以往那样一言九鼎,公众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回应。于丹作为名人有其特殊性,如果没有官方对儒家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推崇,她的散文诗般的论语读后感,就不会有洛阳纸贵的效应,不过这无可厚非。于丹三岁就聆听昆曲,和现在的昆曲大师有很深的交往,可以在央视的平台上对昆曲评说一二,这都无可指责。问题是为什么于丹会被听戏的戏迷面对面的呛声。

  昆曲是国粹、是遗产,对大多数人而言,不过是阳春白雪,至少包括我是没有品尝过原汁原味的昆曲,但是由昆曲演化而来的京剧,到是家喻户晓,不可否认京剧的家喻户晓,要得力于文革时期的八大样板戏,把京剧当作一种工具面向大众,无意之中在文艺面向大众、面向工农中,让京剧由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的转变成为大众艺术。但是现在尽管有人还在力推京剧艺术,在普通民众面前,还是在不断式微。昆曲也或是那种精巧玲珑的小众艺术吧。

  这个有多位昆曲大师合演的一台昆剧表演,名为雅集就很阳春白雪了,又是在北大的舞台,更是高雅,不过举办方承认大多数是自己花钱买票的北大之外的戏迷,因此这一声颇有点石破天惊的呛声,到底发自谁的口中,到现在还不明白,到是北大理所当然的戴上了这顶高帽。如果真的是北大人发出的“呛声”,到也让我们看到了北大还有点精气神,如果不是北大人而是花钱买票的戏迷的声音,北大又有什么理由享受如此尊贵?到现在“北大一声呛”是谁发出的,真相未明。

  于丹悲呛冤枉吗?笔者认为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一次偶尔碰撞,于丹一不小心掉在中间受伤了,戏迷是来听大师戏的,他们花钱只对戏感兴趣,那时那刻的戏迷在大师们的出神入化的熏陶中,是无法忍受戏外“杂音”的,主办者邀请你作总结也好分享心得也好,尽管你于丹昆曲艺术素养有多高,都没有想到那晚昆曲雅集水准再高,只不过是一场商业演出而已,戏迷花钱是来听戏的,不是来点评国粹的,花钱了自然有选择,有戏迷不选择你,是因为道不同不同归。这与北大无关,与昆曲无关。明白了这点,于丹应该品味你煲的所谓“心灵鸡汤”,是不是有一点“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的味道呢?(中国台湾网网友 肖勇)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扶海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