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莱特涅夫钢琴独奏会,这简单的十个字不知勾起多少乐迷的心潮澎湃。10月14日的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座无虚席,甚至加了座,据说这在音乐演出市场繁荣的北京也是不多见的情景。来的许多乐迷都是多年的老面孔,大家都带着一点期待和一丝好奇:作为当今少有的俄派大师之一,“普神”到底有多神?
普莱特涅夫甫一露面就令人心惊:在58岁的钢琴家的盛年,他的容貌、步态、神情都已似暮年之人,再不是人们心中那个英姿飒爽、风度翩翩的他。贝多芬第10钢琴奏鸣曲一开始,他的音乐比他的形象更让人吃惊。这部奏鸣曲的第一乐章本是快板,却被他弹成了行板,这就似他当年对莫扎特第15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的处理方式,一意孤行地放缓了速度,轻柔了力度,用出神入化的弱奏和令人叹服的连奏,完全呈现出一个娓娓道来的贝多芬。
第二首曲目“暴风雨”奏鸣曲,他也没有给人惊涛拍岸的感觉。他用非常细腻的对比手法探究到作品深处,再次发挥出他已臻幻境的弱奏技术,有些段落几乎让人美得掉下泪来,却又似一声轻柔的叹息,还来不及回味就转瞬即逝。其实我对他的这种处理并不意外,因为几年前他就曾经说过,应该把贝多芬看做一个活生生的、至今仍然活着的人,在演奏中弹出贝多芬的人性,“把贝多芬的精神火花从一颗心传到另一颗心”。前晚的普莱特涅夫,确实做到了这种交流的效果,理解他的乐迷,一定会在某个角落会心一笑,独自沉醉。
中场休息之时,与几天前在广州那场一样,耳边充盈着人们的叹服之声。如果说有些乐迷对他的贝多芬难以接受的话,下半场的斯克里亚宾24首前奏曲则坐实了他的神话。斯克里亚宾是他的拿手好戏,那份神秘、忧郁、苍凉、清幽的意境在他手下绽放出绚烂多彩的茂盛繁花。他证明了自己依旧是那个技巧像魔鬼、音色像天使的“普神”。
安可的斯克里亚宾练习曲升C小调练习曲和肖邦夜曲27号之2把音乐会带到最高潮,在人们排山倒海的欢呼声中,我还沉醉在那如梦似幻的情境中难以自拔。特别是夜曲中他对弹性速度的应用可谓登峰造极。他以极强的手指控制力演奏,一丝不苟却又一气呵成,真正让人领略到什么叫夜曲——似黑夜一般迷蒙,又如梦境一样神奇。
在微凉的秋夜,音乐会散场后的北京城,不知为何给我一种曲终人散的悲怆之感。不过清凉的夜风还是让我醒悟过来:虽然所有音乐都有休止符,音乐中的美好却永存心间。(采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