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在展现王千源为女儿“造钢琴”的同时,更多地将视角放到了东北旧工业的大背景上。
讲述父女情的影片《钢的琴》早在上映前,就在口碑上赢到盆满钵满。破旧的工厂、怀旧的主题,还有为了满足女儿的愿望而选择造架钢琴的男主人公,小人物的大故事往往很容易留给观众颇具好感的外表。昨日,30位本报读者观看了由张猛执导,王千源、秦海璐(微博)主演的该片,并给出了82.3分的平均分,成为今年仅次于《最爱》和《武侠》(均为82.5分)的华语电影。
造琴另辟蹊径的亲子情
从故事内核来讲,《钢的琴》更应该划分到亲子电影的范畴。中国的亲子电影很难不走极端,要么一味地往煽情路线发展,哭得稀里哗啦;要么就粉饰太平,其乐融融;却很少直面惨淡无奈真实的人生。
而影片通过离异、争夺抚养权,这种在当下中国社会司空见惯的事情,最后归结到无厘头,又充满理想主义的“造钢琴”事业上。成功地消解了其原本可能会更加尖锐的主题指向,也把东北旧工业废都的乐观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然,更主要的是,塑造出了陈桂林这一真实的“废物”老爸形象。在这里必须指出,王千源的表演,颇有几分“菊次郎”的神采。
味道二人转之外的东北
很庆幸曾给赵本山写过小品的张猛,没有把大家熟知的二人转引入《钢的琴》。或许是为了配合影片钢铁“废都”、没落的重工业基地的场景与气氛,影片中的台词、桥段设计东北味十足,却又非常有别于赵本山及其赖以成名的“二人转”。此外,不得不提到影片的配乐,俄罗斯摇滚乐队的华丽复古风格,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每一位观众,工人阶级曾经是这里最伟大的主人。
草根生存的卑微与理想主义情结的纠结,最终完成了整部电影令人啼笑皆非,却又深受触动的精神建筑,也让大家了解到赵本山和二人转之外真实的东北。
瑕疵配乐过满表演过火
尽管如此,也并不代表《钢的琴》已经尽善尽美。仪式化的情节在影片里过度泛滥的使用,对于影片的节奏感有不少伤害。电影配乐也使用得过于用力,导致整部影片的情绪很容易被音乐拉着走向滥情的程度。
男女主角王千源和秦海璐稍嫌过火的表演,甚至远不如其他几位配角更加融入生活的表演有味道。经不起仔细推敲的剧情结构,也是这部电影难以成为经典的最关键因素。(赵猪 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