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洛宁无愧男神名号

时间:2015-10-14 09:51   来源:京华时报

  在评价一个拥有两栖身份的优秀艺术家,比如一位钢琴家兼指挥家时,人们常常用“钢琴家中最好的指挥家,指挥家中最好的钢琴家”来形容,通常来说这是一种极高的褒奖,但也很难说是不是高级黑。毕竟和钢琴家比指挥艺术、和指挥家比谁钢琴弹得好,即便鹤立鸡群也给人以胜之不武的感觉,虽然数百年来在乐坛横跨多栖并均有宗师级造诣的音乐家并不在少数,比如现在以作曲家身份被人们纪念和崇拜的古斯塔夫·马勒,他在世时更被认可的是指挥家的身份。

  不过对于10月10日晚登台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芬兰指挥家、作曲家萨洛宁,情况却不是这样。在担任英国爱乐乐团首席指挥的同时他还是纽约爱乐乐团驻团作曲家,名副其实的当今最好的作曲家以及最好的指挥家之一。

  这位1958年出生的“少壮派”音乐家此前是少数几位还未登上过国内音乐厅的国际一线艺术家之一,这一次率领马勒室内乐团首度亮相带来的是清一色的芬兰作曲家作品,除却西贝柳斯,还有当代芬兰大师级作曲家马格努斯·林德伯格以及他本人的作品。

  马格努斯2006年创作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萨洛宁2000年所作的大提琴与乐队作品《狂躁》让人一窥芬兰这个以生产当代作曲家而闻名的国度。马格努斯的小提琴协奏曲暗藏着传统三乐章协奏曲的结构密码,对于独奏小提琴的展示则回归传统。如果以“是否将独奏乐器的魅力彻底展现”作为评价一部协奏曲作品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尺,这部作品无疑是极大的成功。在咄咄逼人的乐团面前,作品巧妙而稳健的结构推进和小提琴独奏部分绚丽的表达从容不迫。另一部当代作品,萨洛宁于2000年创作的《狂躁》同样以乐队和独奏的巧妙平衡而光彩照人,但这部作品却并不能充分展现出作为作曲家的萨洛宁的最高水准。

  从指挥艺术的角度来评价,萨洛宁当晚指挥马勒室内乐团演绎西贝柳斯《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戏剧配乐组曲和《第七交响曲》可以用令人膜拜来形容。在演奏《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时,他细腻的解读让作品的艺术价值得到了毫无保留的体现,同时也展示出马勒室内乐团精妙的演奏水准,尤其是木管声部的精彩表现。下半场西贝柳斯《第七交响曲》的演奏则不得不让人感慨一位优秀的指挥家具有作曲家的背景时能创造出怎样的奇迹。萨洛宁的指挥既有着源源不断的激情和灵感,又有着清晰得可怕的理性和技术呈现。收放自如的节奏如神来之笔,适当的取舍令作品更加鲜活,整个演奏的过程仿佛让观众亲眼看着作曲家在创作一般,恐怕很多人都会感到意犹未尽。

  访华之前,“萨洛宁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期待而产生的,但音乐会的现场却让人相信,对于萨洛宁这样一位有技术有艺术、激情与理性兼具的男神级指挥家,怎样的溢美之词都不为过。 (收音机)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