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著名的文学笔记体小说作家、被业界誉为“小小说大王”的孙方友,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于7月26日中午,享年63岁。前天上午9点,孙方友遗体告别仪式在郑州市殡仪馆举行。作家李洱说,孙方友是当代小小说大师,其《陈州笔记》系列写尽周口及中原一带之民俗世情,其中多篇小说都堪称传世之作。他一生创作中短篇小说集24部,有近百篇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捷克、土耳其等文字。(7月30日《北京青年报》)
孙方友曾6次蝉联《小小说选刊》两年一度的大奖,4次荣获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年度一等奖,还有全国小小说金麻雀奖等。他的小小说作品入选全国许多重要选本,有近百篇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捷克、土耳其等文字。为此,孙方友被文坛赞为“小小说的大家”,甚至有人称他为“小小说大王”。
其实,孙方友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且影响力不能算小。但是,人们记住他却是因为小小说,这个挺令人感慨的。如今,这位“小小说大王”走了,走得那么突然,走得那么伤感。天妒英才,我们无能为力,只能用怀念和继承,来慰藉孙方友的在天之灵。
此时此刻,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从今往后,还有谁能像孙方友一样,在小小说界独树一帜,成为下一个“小小说大王”?换句话说,谁能接下孙方友手中之棒,将小小说创作的大业继承和发扬下去?
小小说不仅是文学品种之一,也深得广大读者青睐。特别是在网络、电视、手机等新媒体的影响下,人们普遍喜欢浅阅读、微阅读,小小说这种体裁尤为受欢迎。然而不争的事实是,很多作家偏爱长篇创作,对于小小说、短篇小说等,却不太感兴趣。像孙方友一样专攻于小小说创作的,更是少之又少。
著名作家郑彦英在十多年前曾问孙方友,为什么不写长篇,专注于小小说?孙方友反问道:“陈佩斯的小品好还是电影好?”真是绝妙的回答。是啊,陈佩斯的小品比他的电影更好看、更受欢迎,而小小说相较于长篇小说,不也一样受众面更广些吗?
就连瑞典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对小小说也情有独钟。他在评价莫言的作品时表示,莫言的长篇小说太长了,短篇小说很完美。在看过《莫言小说九段》后,马悦然不仅立即将其翻译成瑞典文介绍给瑞典读者,还由此对小小说产生了兴趣,并且开始模仿莫言的《九段》写小说,还出版了一部微型小说集。
文喜波澜不喜长。长篇小说有长篇小说的魅力,小小说有小说的特色。现如今,人们难得静下心来读书,对于长篇小说,看的人确实越来越少了。而小小说,在读者中间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一直风靡不止。作家张炜,2010年在《你在高原》研讨会上,曾为这部长达450万字的小说占用了读者太多时间而“道歉”。这虽然是张炜的谦卑表现,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长篇小说不招待见的尴尬现状。
其实不光小说,包括报告文学、诗歌散文等各种文学品种,都存在长了就没人看的情况。曾有大学教师在文学写作选修课上搞一次问卷调查:你们平时看长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吗?大多数同学都表示不看。反映最多的意见是,现在的文学作品写得太长,看不起。对于文学作品写得太长的现象,一直深受诟病,却始终没得到改观。包括笔者身边,好多普普通通的业余作者,也扎堆于长篇小说创作,甚至自费买不正规书号出版。这种重长篇、轻微小的现象,值得文学界集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