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案》:一次体现悲剧正能量的经典改编

时间:2013-04-11 13:36   来源:人民网

  历史题材电视剧《赵氏孤儿案》4月10日晚上将迎来大结局。最近,关乎该剧艺术得失的争论也热闹纷繁。一些批评者认为,该剧是“古装警匪剧:趣味的死穴”,“厚黑学的忠奸界线”,“世俗意趣的编造”,“《赵氏孤儿案》注定‘孤独’”等等,笔者实在不敢苟同,有话要说。

  这些批评的观点,少有涉及电视剧本身情节安排的合理合适与否,少有从电视剧艺术的角度进行的积极建言,未免显得有些刻薄和尖酸,这不仅不利于以后此类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妥善改编,也不利于弘扬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文化正能量作用,不管怎么说,该剧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如果能够多些鼓励,多些发现美的眼光,多些拯救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责任感,也许就会发现,《赵氏孤儿案》瑕不掩瑜,是一次体现悲剧正能量的经典改编。

  电视剧只是一种娱乐,并不一定需要严格考证历史,更何况赵氏孤儿的故事也仅仅是个美丽的民间故事,即使司马迁的《史记》上有零星的记载也还是一种传说,是野史而不是正史,因此,经典的故事情节才是最需要考量的成败因素。作为电视剧,《赵氏孤儿案》不但在细节上与元杂剧的情节不同,最后大结局也彻底颠覆。在网上提前曝光的剧情梗概中可以看到,在大结局中,无姜以死相逼,赵武不得已放屠岸贾出府。早在城外等候已久的程婴见到屠岸贾,道出他出城是想做饵引开追兵,以救无姜,却不知景公已经知会列国,收留无姜就是以晋国为敌。程婴表示自己会想法营救无姜,并劝屠岸贾回城受审。屠岸贾心无牵挂,最终用赵朔的宝剑自刎而死。病重的宋香在程婴怀里去世,程婴也以一壶毒酒追随而去。这样的悲剧结局,不仅体现了程婴的大仁大义,更体现了奸臣屠岸贾的人情味和罪有应得,更展现了程婴对爱情的忠贞和忠烈,引发了观众强烈的人生思考和共鸣,难能可贵。

  过去,不管是什么样的艺术形式,对于程婴的刻画和描述,重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重视复仇而忽视了复仇的心理铺垫,大家看到的,就是程婴为了拯救孤儿,献出自己的孩子,至于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只能说是出于“忠义”,我们看到的大都是比较“消瘦”的程婴,但是,在《赵氏孤儿案》中,程婴不但深明大义,具有大局意识,而且足智多谋,仁厚有加,虽然是个普通的草野医匠,但是却是一位身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公民,用医病的心术和眼光看待社会,洞悉时局,充当了社会医生的角色,暗合了医病和医世相同的境界,是一位不平凡的医匠,也是一位藏龙卧虎的民间高人,这就让程婴的角色不但得到细化,而且人物更丰满,更传神,更有力,自然就让程婴在戏中和观众眼中“高大”起来。从创作思想上回归经典,诠释小人物开拓大境界,其核心皆在忠义二字,在一派戏说和翻案的语境中,这是该剧的最大亮点。

  《赵氏孤儿案》里的权臣屠岸贾更是改变了读者和观众的固有印象,即他是一个慈父,毕生的追求只是为儿铺路,更是一个爱家爱妻的好丈夫,虽然在事关权力生死的紧要问题上表现出残忍凶残的一面,但是也掩饰了权力丑恶下的人性之善,虽然这种善是有限度的和有选择的,这和当今一些不良官员和贪官为了给子女和家属营造一个未来的安乐窝而不惜铤而走险违法犯罪如出一撤,屠岸贾身处权臣之位,同样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俗子,自然也有人情,奸臣和爱家庭一点也不矛盾,恰恰是他的家庭私心过重,过于追求后代的权贵奢华和贪图享受,也就自然诠释了他为什么在政治方面有野心。如果一个人没有爱和欲望做动力,就不可能残忍、“变坏”和异化,屠岸贾爱家庭,对孩子更是寄予厚望,所以他会用尽各种方法剪除异己。他为了寻找赵氏孤儿,不惜杀掉那些无辜的孩子,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将来不受到任何威胁。如果说诠释程婴这样的小人物开拓了人文的大境界,核心皆在忠义二字,那么诠释屠岸贾这样的大人物也开拓了奸臣人性的多面性和骨肉的真情,也极大地丰富了坏人一无是处的俗套,编剧将人性始终置于屠岸贾的戏份的自始至终,用心良苦,立意高,人物自然就丰满可信。

  故事再精彩,情节再好,忠义再伟大,没有演员入木三分的到位表演,同样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同样影响人物的刻画和吸引力。作为戏中的主要人物,演员吴秀波在剧中扮演的程婴,貌似的漫不经心中,常常成竹在胸,虽然没有满腹经纶,但是关键时刻总能够显示过人的智慧,不悲催,不自卑,不骄傲,言谈举止中散发着诚心诚意的真情,在没有重大事情来临的时候,一副淡然处世的样子,说话慢条斯理,夹杂些许诚惶诚恐,十分隐忍、内敛,但是一旦事关国泰民安的危机时刻,马上像变了另外一个人一样,据理力争,不厌其烦,不厌其诚,不厌其真,脖子青筋暴起,语气铿锵有力,此事的刚强和担当和平时的柔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平时柔和的眼神此时也变得大而着急,充满了些许的“凶光”,如此一张一弛的形象刻画,一下子让人物生动和“伟大”起来,用眼睛和面部表情已经诠释了台词,细腻和到位的表演,也让人物形象的思想也立刻跃然屏幕上。

  《赵氏孤儿案》剧情曲折多变,矛盾冲突尖锐,人物性格鲜明,呼之欲出,活灵活现,程婴、韩厥、公孙杵臼等,尽管身份不同,地位有异,但自我牺牲的壮烈精神和忠义仁厚的门客精神同样震撼人心,侠肝义胆和不畏艰难的担当责任感令人敬畏,一个个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集中地反映了中国悲剧文化精神。在宫廷戏特别是清宫戏为了所谓的宫廷爱情争风吃醋、明争暗斗泛滥的今天,该剧将仁爱、道义、诚信、礼智等种种我们日渐淡漠的精神内涵融入电视剧中,传递大仁大爱,引领人间正道,特别是程婴虽然身处草野和庙堂之远,但却以自己的江湖仁心深忧其君,并为此不惜献出生命,其身上彰显了草根的爱国情怀。正如《史记》所言:“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成,不爱其躯。 ”泛滥的今天,《赵氏孤儿案》用忠义的情怀和仁厚人性的伟大同样生动道出了历史兴衰的原因和价值,更道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正能量是多么伟大。对于观众来说,这无疑是莫大的精神洗礼,而对于当今该怎样做有责任感的仁义公民,报效国家也有很积极的借鉴启示意义。

  如果说该剧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无非是细节处理显得粗糙了些,一些故事情节的细节违背生活逻辑,让观众看起来感觉不顺畅。比如晋景公命令杀死身为姐姐的公主的孩子赵武,连屠岸贾都估计到公主面对失子之痛,会为此哭的死去活来,人也会无比的憔悴,甚至会疯疯癫癫,但是,该剧在表现这个戏的时候,公主依然面容姣好,甚至连眼泪都难以流出,这既不符合一位母亲失子之痛的心情和表现,也不符合赵氏被灭门自己丈夫被杀的多重悲痛心情,若无其事,公主的这番表现究竟是为什么?

  还有,屠岸贾的管家将赵武偷偷送给程婴后,按照程婴的足智多谋的性格,他应该能够想到日后屠岸贾必然要寻找赵武,为了不让屠岸贾找到或者给屠岸贾找到制造周折,程婴应该想到将赵武隐藏到偏远的农村去,而不是隐藏在都城,如果剧情能够顺着这样的思路发展,不仅合乎逻辑判断,还会让情节更生动,有更多的农村故事可编,但是最终剧情没有这样发展,而是在都城上演追杀赵武的故事,就显得比较虚假。

  程婴带着赵武和公孙杵臼找韩将军,希望能够获得安身之所,韩将军获悉来意后,表示可以给程婴寻找一个安身之地,并给了一个装着钱的包裹。后来公孙杵臼问程婴怎么找到这个地方,程婴说那日韩将军教、交给他的包裹中韩将军早已放好了地址条。自始至终镜头都没有交代韩将军给包裹里塞地址条,而且情急之下也不可能想的如此周全,真是不可思议的地址条啊。

  在程婴摔子的戏中,本来程婴已经做好了妻子宋香的工作,妻子同意为了赵氏唯一后裔能够将来完成复仇大业,用自己的孩子冒充赵朔的孩子。如果按照人之常情来推理,屠岸贾逼着程婴摔子,宋香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亲骨肉被自己的丈夫活活摔死的惨烈,也就不去摔子现场,为的是“眼不见”,可是,宋香却亲自赶到了现场,亲眼看到丈夫摔死自己的亲骨肉,这样的处理原本是为了增加悲情的气氛,但是导演却没有考虑到情节失真。

  话又说回来,40多集电视剧版的《赵氏孤儿案》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表现赵氏孤儿的成长过程,也能够以更从容的篇幅来交代故事的来龙去脉,但是,篇幅的长和短也是一面双刃剑,电视剧版的《赵氏孤儿》篇幅长,但是却需要在细节上做更多的情节推敲,如果导演不能够在细节上做到足够细致,那么就很容易漏破绽,导致情节失真,从而影响真实感,最终影响整部剧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这也难为了编剧和导演,也是为什么一些细节失真的原因,在所难免。

  不该怎么说,《赵氏孤儿案》是久违了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同时表现大人物和小人物悲欢离合的官场较量的很有深度的探索之作,既然是实验和探索,就更多的应该给以鼓励,而不是一味的板砖和批评,唯有如此,以后类似的佳作才能够更多出现。正义与邪恶的斗争险象环生,最终正义的力量取得胜利。《赵氏孤儿案》的播出对于弘扬传统美德,赞颂真善美,传递社会正能量具有现实意义。正如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所言,这个故事对于当下的人们来说已经是遥远的过往了。消费社会不会有这样的残酷,也缺少这样强烈的深度,人们常常浮在生活的表面,而生活中的悲欢也不过是小小的忧患,似乎难以有这样的严峻。但这其中所蕴含的让人震撼的一切,既让我们看到了人世间的残酷和复杂,也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命运本身。20世纪中国人曾经的苦难中何尝没有这样的悲情故事。今天,我们在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也有深沉的感慨和缅怀,我们仍可以体验到生命的强度和残酷。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