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李安,从心态开始

时间:2012-11-28 10:30   来源:人民日报

  久违的李安,以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让观众看到了3D电影的另一种可能。尽管从拍摄到宣传都低调行事,但影片在公映后仍激起掌声一片。

  一只老虎、一个小孩、一片海……这部被公认为“最不可能被影像化”的同名小说,在李安的妙手之下,被演绎为“融合了海上冒险和梦幻冥想”的3D视觉盛宴,更因“关乎人性与信仰的思考主题”而愈加滋养人心。

  在电影成功的背后,有这样一个细节尤其值得品味:《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从筹备到拍摄,整整花费了近4年时间。作为唯一一个获得奥斯卡奖的华人导演,李安早已声名远播。正如他所言,就算拍出烂片,10年内还是有人会找他拍电影。即便如此,他依然能沉下心思、耐住性子,去挑战不同题材和领域,只求给观众和自己一个交代。 

  这样严肃、认真而严谨的创作态度,在国内影视生态圈几乎鲜见。相比于李安“4年磨一片”的淡定,国内电影人显然过于“忙碌”:忙着筹钱、忙着拍摄、忙着走穴、忙着挤档期、忙着冲大奖、忙着国际化……大干快上的作风、急功近利的心态,充斥着中国电影产业链上下游的每个环节。折射在荧屏上,七零八碎的故事、粗制滥造的情节、苍白无力的人物、故作高深的技巧,让许多国产电影不仅沦为“票房毒药”,更折损了普通观众的观影信心。

  艺术创作是心灵的观照,是潜心于孵化佳品的角落,还是迷失在追名逐利的浪潮,直接决定了作品水准的高下和市场发展的格局。近些年,中国电影深陷山寨与跟风的恶性循环之中。《卧虎藏龙》拿了“奥斯卡”,“中国风”武侠片便集体扫荡市场;《疯狂的石头》名利双收,相似的黑色幽默剧便充斥银幕。商业利益的刺激、整体环境的浮躁、创作心态的失衡,让更多电影人不愿低头“思考”,只顾抬头“赶上”。难怪有人直言,以中国电影人当前的状态和心态,怕是很难拍出“少年派”这样的电影。  

  文艺作品的力量与价值,绝非花哨的技巧抑或唬人的噱头,而在于创作者能否以一颗“沉静之心”,好好讲述一个故事。因此,当国内电影人在抱怨审查太严格、市场不景气的时候,是否也该先反思自己的作品到底质量几何?或许,我们在艺术审美与拍摄技艺上还难以达到李安的水准,但至少在创作心态上,要先追上李安。(王珏)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