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少年、一只猛虎、一片汪洋,李安以封闭的空间、瑰丽的影像、虚实相间的手法,提炼了高度隐喻的人生——一个人如何与自己相处。
好莱坞有条铁律:永远别碰动物和水。水和动物,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全占了。这本奇书拿下过多个图书奖、全球销量达700万册,但是自诞生十年来一直被视为最难影像化的文学作品之一。经过4年打磨,国际名导李安终于带着少年派炫丽亮相,以3D形式与我们分享派的奇幻旅程。
让所有观众惊奇的是,整部影片全程高水准的华丽3D特效。在2010年的《阿凡达》惊艳了全世界的观众后,3D电影曾经持续低迷。虽然今年一系列的动画电影如《冰河世纪4》、《无敌破坏王》、《守护者联盟》的3D效果还算说得过去,但在真人拍摄的电影中完全没有能够企及《阿凡达》的特效水平,一些重置的3D电影像《泰坦尼克号》和《2012》,更是让观众大呼上当,调侃着说“电影只有字幕是3D的”。
看罢《少年派》,会觉得原来色彩可以如此斑斓。烈火般的晚霞、黄金般的朝霞、蓝宝石般的海洋、琉璃般的星斗和那些晶莹剔透的海底生物,无一不让观众赞叹。当那一只巨大的银色鲸鱼浮出荧幕,在观众鼻尖前面一个翻转时,随之旋转的如珍珠似的水珠,几乎拍打到了观众身上。
是什么让《少年派》的视觉表现如此不俗?
其中一大功臣就是,台中水湳机场的设施与机棚全面改建成摄影棚,在这个影棚里,专为这部电影打造了可以产生50种不同波浪的,全世界最大的全自动波浪装置水槽。影片中的所有海上戏都是在这个长60米,宽30米,深2.7米的大水池中完成。经过后期的电脑特效制作,将一场绚烂的视觉盛宴完美呈现给了观众。电影的镜头上天入地,下海升空,斑斓到让人眼花缭乱的程度,从特效角度来看,比从头“蓝”到尾的《阿凡达》胜出不少。
如果只是追求视觉的冲击,再华丽的特效也只能是一张没有心的“画皮”。《少年派》中,除了对画面的追求,电影的精神内核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在场观众。
很难说,主角到底是这个叫派的男孩,还是那头叫做帕克的孟加拉虎,同样,派的这场奇幻旅程是真是假,也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让观众评说。无疑,整部影片最有力量的是中年派最后的那段“故事”,面对两位保险公司的官员,派讲了另外一个没有动物、没有无人岛、没有绚丽景色的求生过程。取而代之的是厨师、水手、妈妈和派几个人在救生筏上的生死抉择。在这个故事讲完时,派留下了眼泪。
与之前勇敢求生,甚至有点窘的故事相比,派的眼泪透露了哪一个才是他的亲身经历,而另一个其实是他自我升华的精神之旅。派小时候曾被父亲告之,你在动物眼中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倒影。不难发现,派与帕克本身就是一体,一半叫做勇气,另一半叫做恐惧。
从游轮沉没的那一刻开始,恐惧就悄然跟上了派,在孤独的求生中,派和自己的恐惧缠斗不止。派从最初的躲避,到划清界限,再到最后的两者共存。派不止一次地说,如果没有帕克,他也不会成功活下来。也就是如果没有自己恐惧的刺激,派就不会爆发如此大的勇气和毅力。最后登上墨西哥的沙滩,帕克没回头地走进了丛林,派对帕克的离去依依不舍。这种默默离去,正是表达了派心中的恐惧已经消失,他知道自己安全了,只是他不知道他已经习惯那种恐惧和威胁的存在了。
另一个值得瞩目的细节是,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的名字来源于一个笔误,它在三个月大的时候被猎人捕获,运货员在标签上把猎人的名字和它的写反了,于是这个错误就这么延续下来,让这头独一无二的猛兽有了人类的名字。作者如此设计,是否也传达了猎物和猎手角色颠倒的信息呢。
影片最后派问作家,你相信哪一个故事?作家选择了前者。这时现场每位观众在心中也在问着自己,我相信了哪个。
选择相信的,不一定非要是那个真实的。在派这里,想必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奇幻的漂流之旅。就像我们会在寓言故事里读出真意,而不会去过度地分析解读一期《动物世界》。
从表面上看,这是可以讲给孩子听的人与自然的寓言,是一个关于信念、信仰、毅力、鼓舞与希望的故事,关于人如何在近乎绝境下生存的故事。在这段艰难的旅程中,派充分利用自己对动物的了解与直觉,善于应变,才在这次看似没有希望的旅程中生存下来,还学会了必要的、包括钓飞鱼、以及用太阳能蒸发法将海水变成饮用水等等海上生存技能。
它更是一个讨论人与自己的寓言故事。如此说来,很难不让人想起在丹尼尔?笛福笔下诞生的《鲁滨逊漂流记》。这部脚踏实地的“科幻”小说,无比细致地描述了鲁滨逊自己一个人如何在荒岛求生,用一种真实来表现一种科幻。《少年派》毫不吝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的同时,丝毫没有失去那种真实。而它更关于人的内心如何寻找勇气,如何让自己坚强活下去。
一个少年、一只猛虎、一片汪洋,李安以封闭的空间、瑰丽的影像、虚实相间的手法,提炼了高度隐喻的人生——一个人如何与自己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