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风格,魔幻、神幻……还是幻想?

时间:2012-11-12 13:46   来源:新京报

  瑞典文学院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英文版中说,莫言“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新华社的中译文是“他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笔者认为,把“hallucinatory realism”译为“魔幻现实主义”似欠贴切,因为魔幻现实主义是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始风行于拉丁美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文学流派,西班牙文原文是el realismo mágico, 已被西班牙语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学界普遍接受,英译为magic realism,而不是其他什么词,是有严格的界定的。瑞典文学院没有用magic realism,而用了 hallucinatory realism (相应的西班牙文为realismo alucinatorio),他们应该注意到了这两个词之间的差异。

  不错,莫言的确受到过以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为代表的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深刻影响,但他并没有就此止步,仅限于模仿。他是在植根于中国本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从而发展成自己的独特风格的,这已为世界文坛所公认。

  正因为考虑到了这一点,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彼得·恩隆德认为,“有人用魔幻现实主义来形容他,但我想这是对他的贬低——这并不是他从加西亚·马尔克斯那里直接拿来的东西,而是属于他自己的。”笔者以为,这是对莫言客观而公正的评价。

  据此,笔者以为,瑞典文学院舍弃了magic realism(魔幻现实主义)一词,而采用了比较生僻、在文学界也较少应用的 hallucinatory realism,是对莫言独特的文学创作风格的充分尊重。这一文学术语,应如何汉译?笔者以为,中国译家也应有别于“魔幻现实主义”而将其确切译出。

  对此,中国文学界提出了几种译法。

  一曰“神幻现实主义”,因为据说中国有“神幻现实主义”的传统,《西游记》就是“神幻现实主义”的典型代表。但笔者以为欠妥,我们不能把莫言的作品与中国古代的志怪神魔小说等同起来。

  一曰“奇幻现实主义”,理由是当下风行全球的罗琳的奇幻小说便是个中翘楚。但笔者也不以为然,罗琳的作品虽说畅销,与莫言孕育自中国本土的文学创作似乎不是一个路数。再说,瑞典文学院用的是hallucinatory,没有用fantasy(奇幻的)。

  一曰“幻觉现实主义”或“幻化现实主义”,分析称:“莫言在作品中所展示的现实是现实场景在他头脑中折射出的幻象,是莫言面对现实的幻觉”。此见笔者也不敢苟同,因为作家虽然萌生了面对现实的幻觉,但这只是他整个创作过程中的一部分,更为重要的还有构思、想象的主动行为。

  笔者以为,幻觉加想象或曰“幻·想”,或许更臻全面。博尔赫斯说过:“所有的文学,在一定的时间内,都是幻想的。”按hallucinatory意为“幻觉的,幻想的”,hallucinatory realism似可译为“幻想现实主义”,所以,授奖词里的那句话建议改译为“他将幻想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未审各位方家尊意如何?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