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举办的“中国儿童阅读论坛”上,“亲近母语”创始人、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徐冬梅女士深感语文教育中阅读的缺失不仅危害了语文本身,更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杭州天长小学副校长、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蒋军晶认为,小时候缺少阅读完整图书的能力,长大后可能会缺乏对整体事物、整个团队的操控能力,“我们都说现在的孩子是聪明的一代,但是只注重学业,正在使他们丧失更多的能力,就有可能成为愚蠢的一代。”(5月2日《中国青年报》)
不可否认,阅读量的缺少会带来如专家们所说的一系列问题,但是,把这些危险说得过于严重,甚至到了“青少年阅读缺失可能将变成最愚蠢的一代”的地步,则有些危言耸听。而且,专家们很显然是在把阅读局限于阅读纸质图书,而且是非专业知识的图书上。但是,在信息来源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知识的获取已经不再单单只靠对书籍的阅读,而且,同样的知识,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也可以获得,甚至更方便、快捷,那么,舍书籍而就网络,有何不可?
有人担心阅读量的缺少会导致人文精神不足,尤其是对于技术型专业人才来说,这样的问题通常被认为更为严重。但是,这里的阅读通常被认为是比较私人化的选择,如果说私人化的选择无法培养出人文素养的话,那么,这些人才通常必须经历的十几年的学校学习中,难道就培养不出来这种人文素养吗?如果能,又何必因为阅读量少而忋人忧天呢?如果不能,那就只能说明学校教育在人文方面是失败的。该检讨的也只能是学校教育,而非受了十几年教育的个人。
更重要的是,持悲观论调者显然有着很强烈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偏见,认为电视、网络提供的内容无论在层次上还是在深度、广度上都比不上书籍,既不能在整体上也不能在部分上替代书籍的作用。
实际上,现在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门户网站提供的内容,都在向更智慧、更人文的方向发展。这种现象一方面意味着电视、网络从业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一方面也意味着电视、网络受众的素质和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电视、网络等媒介与书籍争抢受众的数量和时间,在现在是一个既成事实,在将来是一个趋势。所以,与其悲叹读书量的下降,不如正视现实,在电视、网络等媒介上寻求弥补读书量下降的途径和方式、方法。素质的提升、眼界的开阔、人文精神的培养,在信息来源多元化的今天,绝不能也不应局限于某种单一媒介,而是需要多路并进、多方开拓。如果说现在的青少年真的可能成为“最愚蠢的一代”的话,那绝不是因为阅读量下降的问题,而是书籍之外的媒介提供的信息的质量问题。
古人说,“识实务者为俊杰”;古人又说,“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正视阅读量下降的带来的问题,首先必须正视电视、网络等媒介的发展趋势和作用,在承认其挤占书籍阅读时间不可避免的同时,推动其承担起书籍原本应该承担的责任,推动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全民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