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司改”将是民进党的滑铁卢?不意外!

2017年08月15日 10:01: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历经半年之久的“司法改革”台湾发展会议,上周末在一整天的总结报告声中落幕了。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发表社论文章指出,完全执政的蔡英文推动“司改”,如果不能完全掌握台湾“立法院”的民意走向,也许还有话可说,如果连“行政”系统的台当局“法务部门”也无法收服,随时可能变生肘腋,扯改革后腿,“司改”会成为民进党的滑铁卢战场,也不令人意外!

  社论摘编如下:

  历经半年之久的“司法改革”台湾发展会议,上周末在一整天的总结报告声中落幕了。自任召集人的蔡英文全程主持,并亲上第一线喊话,强调“‘司法改革’不是大拜拜,不会船过水无痕”,她已指定林子仪大法官成立“‘司法改革’咨询小组”,从民间意见角度监督改革,但“‘司法改革’不是变魔术,因为需要时间”。言下之意,外界不必期待“司改”台湾发展会议可使“司法”一夕改观。蔡的保留与谨慎不是没有原因。

  台湾地区法官与检察官的社会公信力近年来一路滑沉谷底,亲身出面召开咨询性质的台湾发展会议,征集并研讨“司法改革”的建议,堪称史无前例。为了避免台湾“法界”闭门造车,还特意邀请了半数以上的非“法律”界人士参加。前后6个月,洋洋洒洒端出了12项改革方向,数以百计的建议。

  可是,综观会中提出的总结报告,12项改革方向中亮点其实不多。摆在首位的“民众法官制度”,目的在推动民众参与“司法”。不过在分组会议中,只讨论了是否引进陪审或参审制度,但两种意见相持不下,都未得到多数同意,因而并未成为总结会议的议案。台湾“司法院”却在总结报告中移花接木,以“民众法官”词汇推动参审制,支持陪审制的张静委员因而强烈反弹,于最后一刻宣布退出“司改会议”。此中显示,“司改会议”提供的平台并非真正开放讨论、由讨论形成共识的沟通平台。其实,台湾“司法院”早有既定政策立场,形式上走完沟通程序,就换个词汇继续端出既定政策。

  “司改”甚受社会期待的议题是如何淘汰不适任“司法”人员。此项议题虽然列为改革方向,却没有提出什么可以立竿见影、令人耳目一新的办法。有人主张每年淘汰一定人数的提议,也被认为不具可行性而未被采纳,总结报告也没有提出有效办法,只能留白。

  之所以亮点不多,与参与会议的“司法”人员,特别是隶属台当局“法务部”的检察官们本位主义立场强烈,在许多议题上阻挠改革有一定的关系。总结会议上就有法官委员对此直言批评。相对地,竟还有检察官委员发言表示,检察官的社会公信力还是高于垫底的法官,而面带得意!出现这样心态的会议成员,“司改”能够有何作为,或可一叶知秋。为了阻止通过确立检察官定位的议案,还有委员不惜在宣告退出分组会议后,又重回总结会议,垫高表决分母以妨碍议案通过,主办单位也妥协纵容,引起其他委员不满、离席抗议,场面尴尬。

  另一个列为改革方向的议题,是实践修复式正义与犯罪被害人保护,这本来就是台当局“法务部”的现有业务范围。一位参加“司改会议”的委员是被害人家属,在总结会议上拉起布条询问,“司法改革”是玩真的吗?在台当局“法务部长”响应时也当面呛声,过去数年台当局“法务部”在被害人保护的议题上,除了政策说词之外,究竟做了什么真能让被害人及家属感受得到温暖的事?台当局“法务部长”几近无词以对。

  总结会议前夕,还有几位“司改会议”成员召开记者会,抗议重要的儿少与性别平等的“司改”议题受到忽略,因此拒绝出席总结会议。会中则有委员持续质疑少年收容机构良窳不齐,对少年形同收监,而且虐待事件风闻不断,甚至闹出人命。但台当局“法务部”除了打算将少年收容机构改为少年矫治学校之外,其响应也不痛不痒,还推说台当局“社福部”与“教育部”亦有责任。凡此种种,均不难体会官僚体制对于改革作为长于敷衍周旋的本事。

  综观“司改台湾发展会议”的表现,最突出的部分或是“法务”体系势力集结抗拒改革,回避阻挠,斩获颇丰。被改革者不遮掩地抗拒改革,改革者如果只是求全妥协,改革的成果就会难以期待。

  台湾“立法院”是另一个变量,民进党党团总召柯建铭对台湾“立法院”是否会对“司改台湾发展会议”的成果照单全收,竟然语带保留。“年金改革”台湾发展会议结论在台湾“立法院”中触礁翻船殷鉴不远,“司法改革”的“立法”前景其实也不容乐观。

  别的不说,台湾“立法院”里不乏支持陪审制度的“立法委员”,并不以在野党“立委”为限。“司改会议”中不能得出结论,为台当局“司法院”的参审制度背书,台当局“司法院”提倡的“民众法官制”能不能得到台湾“立法院”多数通过,只怕是前途多艰。再加上部门本位主义挂帅的心态不改、内部掣肘抵消改革力道,“司改”必然一路腹背受敌。

  完全执政的蔡英文推动“司改”,如果不能完全掌握台湾“立法院”的民意走向,也许还有话可说,如果连“行政”系统的台当局“法务部门”也无法收服,随时可能变生肘腋,扯改革后腿,“司改”会成为民进党的滑铁卢战场,也不令人意外!

  

[责任编辑:王鑫]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