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18日台湾反服贸群众占领“立法院”抗争,至今届满周年。台湾《联合报》18日社论指出:这场俗称“太阳花学运”的事件,除在当时激荡人心,更对台湾政治、社会、经济各方面都造成了冲击,并导致国民党去年底选举的大败。在事件周年回顾这场波澜,我们不妨从比较冷静而深刻的角度,来反省太阳花运动的得与失。文章摘编如下:
纯就一场社会运动的能量与效果而言,太阳花学运无疑是成功的。它不仅吸引了社会的广泛注目,它也获取了许多民众的声援,并迫使执政者作出退让。参与者在抗争过程中展现组织整合、连线的能力,让外界看到新世代的活力与创意,也成功唤起社会对这一代青年困境的正视。这点,表现在去年底年轻世代的踊跃投票,以及台当局重视“婉君”力量。
但是,如果放在台湾民主的进程看,这场学运对于政治的演化却是一颗意外的炸弹,对台湾好不容易建立的法治价值造成了严重破坏。原因是,这个以“青年”和“学生”面貌为表的社运,虽以其特殊的清纯攫取了民众的同情,但它采取的“占领国会”手段,却踰越了社会抗争的法治界线,包括后来的包围警局及拒绝应讯等,皆有假藉抗争的道德性来瘫痪体制的危险。深一层看,学运的幕后指导者不少是来自民进党内外环的绿色力量,也许学生们不觉得自己受到“利用”,但后来的发展却产生了这种效果。民进党不费吹灰之力,仅拾取学运的落果即在“九合一”选举大胜,这难道不是民主的歧路与中挫?
“三一八学运”之所以有这样的“双面性”,是时空条件碰撞的偶然与必然。从大环境看,青年抗争是近几年全球各地都在上演的活动,台湾的太阳花自然也是受到北非和乌克兰的颜色革命及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启发,觉得青年愤怒不吐不快。从小环境看,近年经济成长的低迷导致薪资的停滞,房价的飞涨导致新世代“相对剥夺感”的恶化;于是,一个服贸协议的导火线,便引爆了青年世代的集体狂潮。
然而,无论如何,群众以“占领官署”的非常手段从事抗争,完全踰越了民主与法治。而太阳花学运能占领“立法院”达20多日,其实是王金平藉此反击马英九对他的关说指控,否则绝无可能。再说,群众在占领“国会”后又攻占“行政院”,几乎是视当局和公权力如无物;如果当夜“行政院”没有设法清场,那么,台湾陷入无政府状态不是没可能的事。人们愿意看到社会坠入那步田地吗?
简言之,台湾社会一向很乐于看到不同群体的群众站出来争取权益,一般民众对于弱势群体也始终怀抱同情;但是,太阳花运动诉诸非法的占领手段,藉用学生的清纯挟带偏激的政治诉求,不仅使公权力与社会秩序濒于倾颓的险境,也导致外界无法以理性的态度探讨相关问题的是非曲直。尤其讽刺的是,理当议决大政的“立法院”遭到瘫痪,大批乌合群众却在街道上大谈国是;如果人们觉得这是一个正常景象,那么台湾过去20多年的民主化努力实如付东流。
面对太阳花的怒潮,社会大众又应如何看待?比较诚恳的办法,应该是各界努力从制度上寻求破解低薪、高失业及高房价之道,例如“行政院”提出“加薪四法”、柯文哲承诺广建社会住宅,皆在朝此方向前进。比较虚伪的应付,则是言必称青年与“婉君”,表面上对他们争相拉拢与呵护,却无意对其困境作任何实质的改善。更恶劣的方式,则是将少数领袖捧为英雄,鼓动他们继续在各个阵线进行抗争,藉此收割自己的政治利益,却对整个世代的处境不闻不问。曾参与那场运动的青年,应该能分辨得出自私政治人物的嘴脸吧!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