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去太阳花激情误导 决策回归基本面

时间:2014-09-02 09:3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台湾《中国时报》2日发表社评指出,社会像一锅水,在加温状态下伸手摸它和在常温状态下伸手摸它,感受绝不相同。最近,台湾竞争力论坛与《联合报》所做的两项调查,均不约而同验证了这个道理,台当局、朝野政党及民众要重视水锅现象。

  先看台湾竞争力论坛在8月29日公布的民调。太阳花学运发生后,对比该论坛的民调中,台湾民众认同“我是中国人”的比例,曾跌至46.8%的历史低点,在学运平息4个多月后,台湾民众对中国人认同的比例则回升至53%,自认是中华民族者也回到87%的水平。

  此印证了台湾社会有着强固的基本面,短期的政治波澜,虽然会干扰水温,但只要事件平息,很快的,人民的感受与倾向又回到常温。

  另一份《联合报》民调,更打破了在太阳花学运后,社会大众对年轻人的刻板印象。在太阳花学运抗争达于巅峰时,看到大批年轻人云集街头、占领“立法院”、侵入“行政院”大楼,高声呼吼,一张张年轻的脸孔,让社会各界张皇地思索:年轻人到底在想什么?新世代的脸谱真的如此愤怒吗?透过媒体折射作用,一些直观式印象仓促形成:时下的年轻人不满现状、充满愤怒、对未来忧虑、抗拒改变、“反中仇中”、反全球化。

  《联合报》的调查结果,在许多地方都违反了以上的直观印象。在该调查中,年轻人相较于其他世代,是最快乐的一群、是最愿意到大陆与国外开创人生的一群、是最反对保护主义的一群、是最有自信面对来台的陆资与外资的一群…。

  这样的调查结果应该要很惊讶吗?其实,抹去太阳花学运带给社会大众误导,从人类心理与生理的成长阶段来看,年轻人本来就比年长者更怀抱浪漫、更愿意筑梦、更不怕改变、更敢于冒险、更勇于挑战,这才是年轻人真正的面貌。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落差?这也和年轻人的另一项特质有关。如果把年长者的特质描述为不动的山,年轻人的特质就是迅捷灵活的风。年轻人的反应灵活敏速、易于吸收资讯、敢于采取行动,这些特质让年轻人更有活力,但也相对容易受同侪情感与单一事件的催化与激化。太阳花学运在巅峰时几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潮流风尚,确实会产生瞬时的加乘共伴效应。

  风来得快,沉淀得也快。所以,4个月后再重新检视年轻人的脸谱,自然会和太阳花学运时看到的脸谱不同。当然,年轻人也确实对现状有所不满,特别是对贫富差距的感受,以及对台当局政绩的失望,这些也是太阳花学运得以凝结的力量泉源,这一点也不能忽视。但太阳花学运中,太多政治力量加温的结果,让年轻人的脸谱被简化了,统统都被戴上了统一订制的面具,只剩下抗争与对现状不满怒吼。

  这样的简化,也误导了台当局与朝野政治人物的判断。民进党对年轻人在太阳花学运里对台当局表达的强烈不满,喜上眉梢,当成其重返执政的胜利号角,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更进一步得出“台独是年轻世代的天然成分”的结论。这个结论来自于三个廉价的等式。太阳花学运=所有年轻人,“台独”=太阳花学运。于是,“台独”=所有年轻人。先不论太阳花学运有无一时的政治激情加温,太阳花的领导学生主张“台独”,能等于参加太阳花学运的学生主张“台独”吗?这若不是对年轻人心声的误判,就是一种曲解。

  执政的国民党,似乎也因为在太阳花学运时摸到了沸水而吓得惊慌失措,以为水永远是沸腾的。却未深思,许多当时当刻的沸水,往往都是政治柴火加工燃烧出来的,只能一时达于沸点,绝不代表社会常态下的真正水温。

  于是,台当局根据学运沸点时做出的决策判断,现在看起来,就变得益加荒谬。例如,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在太阳花学运时,因为国民党对沸水的畏怯,做出了“先立法、再审查”的让步,即同意两岸人民监督条例先“立法”、再审查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使得两岸的贸易法案在“立法院”从此陷入原地踏步、一事无成的困局,也因为这样的误判与退却,让台当局的威信荡然,从此台当局政令难出、政策难行,台湾陷入了严重停摆、社会进入更高张的对立。

  这些都是台当局必须学得的教训。要有智慧,不要被一时的社会氛围所误导;要有勇气,不因一时的社会氛围而退却;更要对两岸和平发展的大局有信心,要相信,只要坚持对的政策,时间会让社会情绪降温,理性回复,就会赢得人民对台当局政策的支持。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