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士林夜市一景。资料图片
“一份蚵仔煎哦,好!一会儿给你送过去!”隔着熙来攘往的人群,料理蚵仔煎的老板娘向正在另一个摊位进餐的客人喊道。
这里是台北市的通化夜市,老板娘绝不会把东西送错客人,也会在最适宜的时机请客人付钱。在夜市讨生活的人,早已练就一番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就是在夜市长大的小孩子也不简单,他们从小随着长辈出摊,看尽市井百态。
这就是台湾夜市的魅力,逛夜市,可以呼吸到鲜活的市井气息。人们在这里摩肩接踵,绝非单纯追求味蕾的满足。
“台湾人是喜新厌旧的。”有本地人这样总结。在台湾,尽管有传统文化作为经典被推崇,推陈出新总是不变的潮流。夜市也是如此,总会有些“新东西”出来。
通化夜市上有一种显然并不传统的小吃。比巴掌大不了多少的润饼像纸一样薄,铺上香香的花生末,再卷上两球冰激凌球。这种小吃叫什么,很多人不知道,但这不妨碍客人慕名而来。于是,摊位前总是排着一条不长不短的队伍。
还有一种从日本传入的蛋糕,现烤现卖,等着大快朵颐的队伍,尾巴也甩出去好远。前几年,同样是外来甜品的葡式蛋挞风靡一时,如今却踪迹难寻。有台湾人说,没有如此“残酷的世代更迭”,夜市就枯萎了一半。
不止小吃,家居用品、服装鞋袜、手表配饰也是夜市的元素。它们的流行款式、价格走向,同样是市民生活潮流的风向标。
前些年,夜市里不乏成人艺术照的广告,后来小朋友艺术照变得很流行。如今,一些商人又做起宠物艺术照的生意。台湾的流行风常常刮到大陆,也许宠物艺术照不日就要“登陆”了。
当然,夜市里也有恒久存在的文化,令观者一目了然,小小摊贩何以如此魅力长存:那就是兢兢业业的劳作和贴心的服务。
这一边,小竹签裹上软塌塌的面糊在油锅里一滚,就成嫩嫩的炸鲜奶。老板娘小心捞出,用一小张纸快速裹住手柄部分,再用纸巾轻轻沾去鲜奶上的浮油,才小心递到客人手里,末了还不忘嘱咐一句:“小心,烫哦!”
那一边,卖水果的老板麻利地斩开一个莲雾,而后半表演似的一通飞刀,把整个莲雾劈成匀匀小块,最后装盒送客。一阵风吹过,插在摊车上的旗子猎猎而动,上面的字告诉人们,他们在这里卖水果已经61年。
辛勤的工作有丰厚的回报。据当地人说,这些在夜市讨生活的人,每个月能挣10万元新台币。在房价高企的台北,他们是可以买房住的。
不过,在夜市讨生活,赚钱不是全部。每几个小时,流动的摊位就要撤走休息一会。通化夜市上,大约每2个小时,摊位就要轮换一次。有些人暂且休息,有些人则要准备大干一番。“轮换”固然是管理的需要,也表明这里不是以无休止赚钱作为唯一目的。
这就是台湾夜市,它们散落在各地,不断变幻的细节让人洞悉生活的变迁。难怪有人逛夜市成瘾,两星期没去就会喊:“已经好久好久没去了!”(王昭 吴亚明)
[责任编辑:张洁]